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1933时空逆流> 第贰五七章 国是会议危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贰五七章 国是会议危机(1 / 4)

不像日本对于中、德,甚至自由联盟都还有很大的剩馀价值,韩国在这个时代,对王绍屏来说,就算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块地方。但是你知道的嘛!对台湾人来说,远来就是客,即便曾经有什么不愉快,不论是后世用海巡欺负过台湾的日本人、还是运用菸酒、美猪谈判压迫过台湾的美帝,或者天天在嘴上和国际上打压台湾的强国人,来到台湾,台湾人都是一笑泯恩仇,一律平等待之…。

说来辛酸,不这样又能如何?国家和老百姓是不一样的嘛!人家国家决策,干一般来旅游、留学的老百姓何事呢?总不能政治上玩不过人家,就报復人家老百姓为乐吧?王绍屏也没这个习惯,无论是平津斩首、收復东北或者淞沪会战,他都不曾下令过欺负日侨。最多只是集中保护,而且也不是集中营,就是将他们原居住地围起来,这也得感谢日本人喜欢集中居住,不过即便集中居住,无论水电、粮食,可是一样不缺,但还是得付钱就是了,没钱就记帐,到时和日本政府一起算帐。话题说远了,反正要说的王绍屏是不会对敌人的平民老百姓做出什么暴行,对于来求助韩国人,当然还是以礼相待囉。

王绍屏当然也想过把韩国整合进心目中未来中国的版图,不过呢,他后来有更新地世界联邦的想法,他就不打算这么做了。除了当年台韩断交,韩国做得不道地之外;韩国在暴富之后的嘴脸,也十分令人生厌。所以他和长辈团,还有外交委员会的成员商量之后,决定公事公办,要援助可以,直接贷款;至于出兵?那不可能。

来台北的三个韩国代表的立场也各有不同,担任议政院议长的李东寧是倾向牺牲一些利益来获取王家的支持,不过他内心并不看好王家会会出兵援助韩国独立,他认为韩国独立復国,还是得靠自己。比较激进地金九则比较亲华,他认为应该不计任何代价,换取自由联盟出兵恢復韩国独立。而刚刚重新担任国务委员李承晚则比较亲美,他还曾因为担任临时大总统时,因为长期滞留美国将近廿年,而遭到议政院弹劾。所以站在他的立场来看,不仅不看好王家的援助,甚至一直唱反调地主张应该获得美国的帮助,比较可行。在来台北之前,他曾和金九在议政院的大会上发生争执,他对金九大吼道:「韩国离中国太近了,所有愿意支持韩国復国独立运动的中国势力,包含游离海外的自由联盟,对我们的领土都是有企图的,你不懂吗?他们和现在占据我们国家的日本人没什么两样,笨蛋!」

不过在李东寧的坚持下,最后李承晚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跟着两人一起前来台北。但一路上就是不停的抱怨,不然就是泼冷水,和金九不断口角。最后连有耐性的李东寧也受不了,喝斥道:「如果你不愿意来就早说,我们可以把机会让给吕运亨、朴宪永。」韩国在上海法租界的临时政府也不是铁板一块,吕运亨也是亲华,他还加入中国籍,现担任韩国中央日报社长。而朴宪永虽然也亲华,但他左倾的很厉害,甚至早期还主张学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韩国独立后还成立南朝鲜劳动党,以至于在原歷史上被掌握大权的李承晚赶到北韩,最后在韩战当中被金日成指责为美国间谍,必须负起统一韩国失败的责任而枪决。

由于金九主持的韩国临时政府对日本的政要、将领屡屡发动暗杀,法租界一度决议要驱逐韩国这批独立运动份子。最后在上海青帮杜月笙的斡旋之下,才得以暂时没有遭到驱离。不过,李东寧和金九都有极大的危机意识,所以他们才会在自由联盟收復东北之后,来台北活动,希望能在东北靠近韩国的地方找个落脚处,训练反日游击队,真正使用武力推翻日本统治。当然,如果能获得自由联盟的大力协助,甚至出兵,那是更好不过了。而他们当初同意李承晚一起跟来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反对派的代表,即便议政院已经通过这项合作案,但身为反对派仍要求李承晚出席,以免赞成派做出什么出卖国家主权的事情。另外,李东寧、金九两人也担心刚从美国抵达上海的李承晚,如果留在法租界,亲美的他不知道会不会搞出什么事情,让南京政府或法租界,甚至王家,感到不快的事情。于是他们才决定把李承晚带在身边,方便监视他。

所以当李东寧说出要让其他人代替李承晚的话时,其实只是恐吓,但没有真的要这么行动。不过李承晚心里也有他的小九九,他认为如果能揭露金九和王家出卖韩国权益的密谋,必定能提高自己在独立运动中的声望,所以他不愿意也不可能退出谈判使节团。因此,对于李东寧的最后通牒,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乖乖闭上嘴,直到他获悉金九的秘密协定为止。他对金九一定会这么干深信不疑,他认为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参与每个会议,然后等待最后结果。

所以即便和王绍屏见面的时候,他绷着一张脸,但却也没有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该点头就点头,该握手就握手。而王绍屏当时实在太累了,他刚刚歷经颱风危机,又为了蒙古战役和南京阴谋,马不停蹄开了一大堆会议,所以他根本没有力气,也没有精神去关注这个一言不发,不苟言笑地傢伙。反正对韩政策已经决定,剩下就是王宠惠和长辈团的事情,他只要知道结果就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