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危楼亲送她二人出门,待到了马车上,薄若幽忍不住问程蕴之:“义父想好了?”
程蕴之面上挂着浅淡笑意,“想好了,只不过方子还差点意思,再等等为好,免得出岔子,到底是治病的东西,不能疏忽大意了。”
薄若幽神色一振:“只要义父愿意献策,能是有用的,只是施针之法并非人人可会,此法若要推行,颇有些难。”
程蕴之将那本簿册给她看,“我这几日也在想此事,我给他二人所用的施针之法不同,因此在想哪些方子和施针的法子是所有人都可用的,如今已有了脉络,只需再有几日,定好了良策,便可用在城南病营之中,只是,我这法子仍然无法彻底解除黄金膏的毒性。”
这也是程蕴之最为头疼之地,薄若幽不由宽慰,眼下莫说解毒,便是缓解毒瘾的法子都没有,程蕴之能得此法,已经是救命稻草一般。
父女二人归家,程蕴之又入书房忙碌,薄若幽心知此事极其重要,便亦在旁打下手,而他父女二人忙于制定解毒之策时,京城中亦生了不少事端。
户部的案子已有定论,整个卫家几乎全族下狱,尚书府被抄家,一夕之间,从前高高在上的户部堂官一脉,彻底的沦为了罪族,而此事牵连甚广,波及户部礼部等朝堂衙司,几日内,天牢内人满为患,朝野内外亦是人心惶惶。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份日五,啊太累了差点更新不了……
☆、六花飞24
五日之后, 程蕴之去给霍轻鸿诊脉时,将一本简单编纂过的册子交给了霍危楼,其上针对缓解黄金膏之毒, 列举了数十剂方,汤药、香药丸、针经脉络等条理分明, 名目极细, 便是霍危楼一个外行人, 随便翻了翻册子,也看懂了三两分。
程蕴之又道:“我无法每个人都去问脉看诊,因此这册子上所记载的, 针对体质年纪病状和吸食黄金膏时日长短, 皆做了不同说明,哪些人适合用什么药剂,又如何行针, 亦写了些禁忌之行,只是如此一来, 到底还是不能做到真的因人而异, 效果会大打折扣,当然, 如果遇到了医术高明的大夫,凭着我写的法子稍做些调整, 效用便会更好。”
霍危楼眼底透着几分郑重,“中毒之人太多, 程先生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济世之行, 先生可介怀我将词方册交给太医院?”
程蕴之唇角弯了弯,“有何好介怀?这方册我既献得出来,便百无禁忌, 只有一样,若只是寻常大夫,便最好不要随意改我的方子,更不可大改,此间汤药、香药丸等皆用药极多,药材亦有相克之理,一个错漏,反倒会害人。”
此言在这簿册之上亦有交代,霍危楼自应下,又看了眼薄若幽,便见她也亮着眸子多有期待,而霍危楼事不宜迟,拿了方册便入了宫。
此物经由霍危楼的手献入宫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令建和帝点了头,又召集太医院一众御医会看,因其上论述完整,众人寻不出错漏,算得上是眼下最完美的良策,建和帝当即拍板,立刻将其上医治之策落实至城南病营。
命令都下下去了,建和帝方才问霍危楼制定此方之人是谁,霍危楼自然据实已告,一听是当年程家的人,建和帝蹙眉有些不喜。
事发十多年,可到底是被他亲口下旨定罪之人,建和帝自然心有芥蒂,霍危楼也未多言,隻将从西南送回来的奏报给建和帝看。
西南之地黄金膏兴起日久,几个州府内病瘾者不分男女老少,是京城的千百倍,不仅如此,甚至还有朝官中此毒,地方父母官掌握着州府吏治命脉,平日里渎职贪腐便已经是重罪,倘若官吏们再重此毒,可想而知会有哪般大乱!
建和帝到底不是昏庸之主,很快定下心思,“有没有用还无从知晓,且先用着吧,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霍危楼这时略一迟疑,面露几分难色,建和帝挑眉,“你这神情倒是难得,还有何事?”
霍危楼便有些自责的道:“这位大夫的身份我早已知晓,只是当年之事,我亦知道几分,因此并未介怀,期初他并无把握,不敢贸然献策,陛下也知道,如今事关重大,太医院尚且不敢担责,他如今一介草民,更是颇多权衡。”
建和帝蹙眉,“那你是如何说服他的?”
“我对他做了许诺,倘若此番治病的法子奏效,那他便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到时候我说会替他向陛下求情,令陛下有所封赏。”
建和帝眉头皱得更深,霍危楼继续道:“不过他并不贪荣华富贵,他只有一个请求,倘若此番真的救了人,他想请陛下恢復程家清誉,且令程家后人继续行医。”
建和帝忍不住拍了拍椅臂,“你当真会许愿啊,什么样的愿你都敢应?你便知道朕会答应?朕若不应,你武昭侯的脸面可如何保得住?”
霍危楼扯唇,“陛下为政素来以百姓为重,此番几乎要闹成国难,相较之下,下一道恩旨替一个没名没姓的氏族添几分声名又算得了什么。”
建和帝叹了口气,“那还能怎么办?人还是要救的,不过,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