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8页(1 / 2)

齐恆:“臣领命!”

兴平帝再对萧穆道:“萧穆,你与赵瑾率兵八万赶赴荆州,同样是守城、夺权为主。”

萧穆、赵瑾领命。

兴平帝再指着长安一线道:“朕与罗霄率兵十万与长安的十万大军会师,先试试梁军的能耐,梁军勇武朕等便守城为主,梁军若不堪一击,朕自会挥师西南,直取梁国都城。”

范钊:“皇上,臣第一次上战场就是跟着您去的,自那之后咱们君臣再也没有分开过,这次臣也要随您去打梁国!”

鲁恭攥了攥拳头,他也想去,可他知道,皇上自有深意。

果然,兴平帝呵斥范钊道:“你是御前军统领,负责洛城安危,没有朕的命令一步都不得离开洛城。鲁恭率四万步军驻守城外,一旦洛城附近出现敌情,你可随机应变。”

洛城是他的都城,城内有太子有二相有担负整个大裕军务政务的文武百官,更有一群功臣武将的家眷,是最不能有闪失的重地。

范钊有勇,二相有智,便是大军压境凭这三人也能率两万御前军与百姓们守住洛城一年半载,城外更是有智勇双全的鲁恭做最后一道防线。

鲁恭跪下领旨:“请皇上放心,臣在一日,便不会让敌兵靠近洛城半步。”

京防交代清楚了,萧穆才劝谏兴平帝:“皇上,陵国、梁国兵将都是跟前朝交战六年而留下的精锐之师,且二国已经休养生息三年,粮草充足,我大裕前年腊月建国,满打满算才休养了一年零三个月,各地兵营半数都是扩招的新兵,因此臣建议,此次西、南用兵皆以守城为主,待北边安稳下来,凉州、青州、南线的边患都解除了,再细细商议伐梁伐陵之策。”

魏琦、宋澜都讚成老爷子的话。

兴平帝笑道:“朕明白,朕到汉中后会等你们这边的战报,如果全局形势于伐梁不利,朕不会轻举妄动的。”

言外之意,如果形势利于伐梁,他还是会进军梁国。

萧穆还想再劝,对上的却是兴平帝眼中的雄心壮志。

论身份,兴平帝是帝王,他是臣,论资历,兴平帝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他只是一个带兵三年都不到的老夫。

犹豫的功夫,魏琦道:“皇上,朝务有宋相一人辅佐太子便可,让臣随您同行吧!”

兴平帝摆摆手:“朝务繁忙,你们还要监管四路大军的粮草调运,你们两个都要忙得焦头烂额,岂能再走开。”

宋澜有智,但宋澜压不住太子、范钊,魏琦必须留下。

连魏琦都不能改变兴平帝的旨意,萧穆便将嘴边的劝谏咽了回去。

——

东营、西营加起来三十万步军,兴平帝从东营点出十万,剩下五万给齐恆父子,齐恆父子俩又去鲁恭的西营领了三万。

萧穆、赵瑾也要来西营领八万步兵。

东营、西营的十五万步兵都是青壮,区别在于有半数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半数是才操练一年的新兵。

鲁恭尽量把老兵都分给了齐恆、萧穆。

老兵新兵看精气神就能看出来,萧穆劝道:“将军留守都城,肩上的胆子比我们还重,还是多留一些老兵吧。”

鲁恭笑道:“我把老兵分给你们,你们稳住南线的胜算就越大,南线都稳了,我这四万兵便没了用武之地。而且您老放心,你们在南线镇守多久,我便能继续操练这些新兵多久,三个月后跟老兵也没多大区别了。”

萧穆钦佩道:“皇上留将军守城,真是英明啊。”

提到皇上,鲁恭脸上的笑淡了下来,将萧穆请到一旁,低声道:“皇上恐有伐梁之意,我越想心里就越不踏实。”

梁国占据的是川蜀之地,其险要比晋州犹甚,纵使皇上三十年几乎没有败绩,此时伐梁也非智举。

萧穆:“将军既然不讚成,为何不劝谏皇上?”

鲁恭:“皇上隻说了他会见机行事,并未言明一定会伐梁,您老劝了,我们再劝,皇上定会不喜。”

大家都是蓟州将领的时候,是同僚也是挚友,有不同意见直言就是,如今同僚变成了君臣,虽然情分犹在,君臣之别却让他们不得不谨慎开口。

鲁恭:“为今之计,只有麻烦您老了,就算您老有能一举对付谢坚的本事,也请您多拖延一段时间,只要荆州形势未稳,皇上便不会冒然伐梁。”

萧穆:“不瞒将军,我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将来皇上若因此怪罪老夫贻误战机,还请将军替我说情。”

鲁恭:“您老放心,若皇上责怪下来,我与您老一起承担。”

萧穆:“忠勇侯那边?”

鲁恭笑道:“侯爷父子勇武过人,谋略照您老就差远了,我不嘱咐,他们都未必能顺利夺取秦思柱的兵权,我嘱咐了,他们没准要败,还是算了吧。”

萧穆倒是想到了已经在秦思柱身边做了半年多副将的潘勇,不过鲁恭的顾虑也有道理,守城、夺取兵权才是他与齐恆的第一要务,连他都没有顺利完成军令的把握,凭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