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均匀,一根一文钱,三百根便是三百文钱。
王掌柜当即结了账,张桂娥抓着那串铜板,笑的合不拢嘴。
多卖了钱,还省事!
黎荞好人哇,她把多出来的二十多根玉米装入麻袋里,非得让黎荞带回家。
没有黎荞就没有今日的三百文钱,必须得好好感谢黎荞一番。
“听说竹哥儿爱吃这个,你带回去让竹哥儿吃,千万别给我钱,这是我家应该给的谢礼。”
“就是就是,黎荞,你一定得拿着。千万别给钱哈。”张桂娥儿子李桩子也劝。
“老婆子,玉米棒这么沉,不用黎荞拎着,让桩子直接送到黎荞家里。”
张桂娥她家老头子李有根发话。
李桩子闻言,麻溜的从张桂娥手里接过麻袋,背到背上就沿着乡间的小路往村子里走。
“我这就送到黎荞家里!”
黎荞:“……”
算了,既然张桂娥一家子真心要谢他,那他也不推让了。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张桂娥一家子回家,黎荞则是和王掌柜去了庄家吃饭。
不过,想到家里还有中午没吃完的烤鸭,他特意回家了一趟,拎着一只烤鸭去了庄家。
王掌柜裕宴。尝了烤鸭,无比心动。
黎荞随手折腾出来的饭菜竟是一点儿都不输给他望月楼的大厨,而且做法还新鲜。
黎荞若是去他望月楼当大厨,那望月楼的生意绝对要比现在翻一番。
当然,这是玩笑话。
而且,望月楼的厨子精力有限,也没烤箱烤炉,所以做不了烤鸭这道菜。
王掌柜歇了心思,但黎荞却是笑眯眯和他谈起了鸭子。
“掌柜的,望月楼每日能消耗多少只鸭子啊?”黎荞说着给王掌柜夹了块炸鸡块。
这鸡块是李瓶炸的,鸡肉切成薄片,只裹一层鸡蛋液,炸出来还挺好吃。
“一日下来,大概消耗十只左右。”王掌柜一边嚼鸡块一边答。
平城这边的人更爱吃鸡肉鸡蛋,鸭的行情一般般。
“那像是鸭脖子鸭肠鸭胗这些都是如何处理的?”黎荞继续问。
“鸭脖子自然是随着整鸭做菜,至于鸭肠鸭胗这些,可以做炒鸭杂。怎么?小黎,你对这些感兴趣?”
王掌柜好奇的问。
饭桌上的庄家男人也好奇的看着黎荞。
黎荞笑着点头:“是挺感兴趣的,特别是鸭脖子,要不让小五兄弟把鸭脖子给我捎来?掌柜的,你看着定价就好。”
“鸭脖子而已,没几两肉,不值钱,既然你好这口,今后我让人特意留下来,每天让小五带给你。”
王掌柜不在意的摆摆手。
他开店这么些年了,还真没碰到爱啃鸭脖子的食客。
今后就算是碰到了,那提前说明并且少收几文钱,想来食客不会计较这根鸭脖子。
但小黎只要鸭脖子,肯定是要折腾新花样,他可不能错过。
于是他又笑着道:“你做出来的鸭脖子,让小五带给我两根,我要长长见识。”
“这是自然,到时候一定让小五兄弟带过去。我先谢过掌柜和小五兄弟。”
黎荞端起酒杯,向王掌柜敬酒。
“小黎客气了。”王掌柜也端起了酒杯。
两人笑眯眯的碰杯,都很高兴。
从此后,黎荞的鸭脖子有着落了。今日中午就三根鸭脖子,他家却是四个人,谁都没有啃过瘾,只能尝个味儿。
王掌柜则是期待黎荞给他新的惊喜。
黎荞回到家时,陶竹正坐在油灯旁用针线缝制衣服。
入了秋,天气说变脸就变脸,他得提前把秋冬的厚衣服准备好。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