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像)。
集中了古代、现代、中国、欧美的元素,零散又杂乱,是会让学过设计、美术等东西的人哭笑不得的那种。
程程在一家‘批发部’买了一瓶水,打听了一下镇上的学校在那里。经过批发部老板的指点,她步行了七八分钟找到了学校——良乡不大,学校也不可能在犄角旮旯里,挺好找的。
‘良乡中学’不大,有一个挺局促的椭圆形操场,操场两头的草坪,一头的草坪上有升旗台,另一头的草坪中央有个跳远用沙坑。至于中间,是水泥地的篮球场,两个。
外围一圈黑色煤渣跑道,然后就是围着操场建设的学校建筑了,有三层的教学楼一栋,有两层的宿舍一栋(男女生各住一层,二楼从后门进楼梯,做到了和一楼不通)。
还有,最新的楼可能是正对着升旗台的科技楼,但也充满了世纪初的审美。程程没办法进去看看,所以也不知道乡镇中学的科技楼里到底有什么。
食堂是一层的平房,因为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候了,门锁着,所以程程也没看到。
再剩下的,是教务处的办公室,以及更像是‘住房’的房子程程猜测,这可能是给学校老师分的房子。
这所学校管的不严,或者说,是宽进严出。进来的人只要不是看起来太可疑,门卫大爷都只瞟一眼。但穿着校服的学生,想要出去,那就难多了。得益于此,程程很容易就进去了。
在学校里逛了一圈,倒也有人对她这个生面孔行注目礼,但都没有上前来问她。
遇到一个班上体育课,零零散散几个男生在篮球场上打球,没什么水平可言,大都是没有防守随便投篮都命中率极低的那种。其他人,有的回教室了,有的就散在草坪、花坛这些地方休息。
程程发现这所学校人很少,不算多的教室也填不满。一些原本在使用的教室,好像也上锁了,她猜应该就是这几年,乡镇学校的人在飞快减少一方面是独生子女政策发挥了作用,学生减少了。另一方面,这几年经济条件过得去的家庭增多了,这些家庭大多会选择送孩子去县城里念中学。
剩下来的学生越来越少,留下的大多数还是家里条件不太好的。
程程暗暗观察这些学生,发现相比起星城乡下的学生,他们确实显得朴素很多——那种感觉很难描述,大概就是,哪怕不学好的坏学生,良乡这边的坏学生都要多一点劲劲儿的感觉。
这边的学生看起来落后了大城市有十年,程程还看到一些女生头上别的发卡,是自己读小学时别的那种。她身边的同龄人,类似风格的东西,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虽然这样说不太恰当,但确实是充满了‘土气’的,而这种‘土气’,让这里的学生哪怕穿的鲜艳,也还是显得灰蒙蒙了一些。
程程在学校里逛了一个下午,在操场上看他们自由活动,在教室窗边看他们上课自习。记住了这些乡镇同龄人的不少小动作她感觉自己挺有收获的,但仔细想想,又说不出自己有什么收获。
到了放学的时候,程程提前了一会儿出来。在学校对门的小卖部那里买了一本奇幻杂志,小卖部的一个柜台上散落着很多用塑料包封封着的杂志和言情小说,杂志大多数都是过期了超过一年的,这样杂志的进价就很低了,属于这边的学生也愿意买的。
“老板,我买本书在这儿看,你找个椅子给我。”程程用到了自己表演课的成果,显得非常镇定,仿佛自己就是本地人,真的很在行呢。
胖胖的小卖部老板正和人说话,随手拿了一个塑料小板凳给她:“三块钱。”
杂志三块钱。
程程有点儿手忙脚乱地拿了钱,然后就端着小板凳,坐到了小卖部外。低头看杂志,时不时还抬头盯着良乡中学门口。只不过等了五分钟不到,放学了的中学学生就都涌了出来。
程程尽量多地观察这些中学学生,他们的步伐轻快,有些迫不及待,有的还在和身边的同伴说话,一片嘈杂——程程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似乎和她现在读的学校是一样一样的,但又有微妙的不同。
应该是人的精神面貌不同。
程程读的学校,是一所以艺术特长生为主的私立学校,学校挺有钱的,学校里学艺术的学生也大多有着不错的家庭条件。他们当然也都有着作为学生的苦恼,但和良乡中学的学生根本就在两个世界。
他们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考某个艺术院校,国外顶级院校和国内的几家顶级院校当然是第一选择。但如果没法考上,次一等的学校也不是不能接受实在不行,这年头留学还算是个拿得出手的说法,送到国外去学一个水一点儿专业也行——内行瞒不过去,可大多数情况下,说是留学就已经够了。
他们并不担心自己的未来,或者说担心也是为了理想层面的追求。有一个不错的家庭,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用担心‘生活’本身。
良乡中学的学生则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其实没有考虑几年之后是读大学,还是外出打工,人会忧虑的往往就是最近的事他们看着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