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骂他们的话很难听很难听,可伯颜帖木儿、和硕、隔干、阿史那合霍就只能听着,办了坏事,被发现了,挨几句骂反而是好的,就王复那肚子里的主意,真的要收拾他们几个憨货,根本不用细想,他们统统都得倒霉。
康国公把他们叫来骂一顿,总比康国公暗搓搓的给他们下套要强得多。
王复的手不停的点着这几个人,厉声说道:“我为什么把王永贞送回康国,因为大石要西征,要去拔都萨来去可汗,我们和大明交恶有什么好处?我们这边去西征,那边大明的长征健儿们就得踹了我们的老窝,这撒马尔罕以后就只能叫康定了!”
“去岁,大明皇帝北伐,为何要让刘安、孙镗调到轮台,是看似是防备阿剌知院西进,但有没有在防备康国驰援阿剌知院?你们再用你们的大脑袋想一想,想一想,如此调度,大明是不是要为西征做准备?”
“坏我康国好事!”
“康国公,大石西征,不是什么好事吧。”伯颜帖木儿非常小声的提出了自己的异议,也先西征已经成为了一个执念,可就连伯颜帖木儿都不愿意西征了,在伯颜帖木儿、和硕、隔干台吉看来,康国这地盘已经足够大、足够富,足够他们挥霍了。
隔干台吉小声的附和的说道:“我也不是很赞同,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好去的。”
“我也不赞同。”阿史那合霍说话就底气硬的多,他女婿是康国公,也先当大汗,对昭武九姓而言,那是一丁点好处没有,阿史那合霍非常不赞同西征,从一开始就是。
“你们忘记了当初我们为什么西进?”王复面色一变,眉头紧蹙的看着这几个人,他终于完全理解了,为何会达成一致,把阿史那仪和王永贞的消息透露出去,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不愿意西征。
用尼古劳兹的话说,大明有高道德劣势,用伯颜帖木儿的话说,大明的规矩太多,用大明的话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师出无名非王师,如果公世子极为顺利的抵达大明,而且没有任何的波澜,表现出了康国的恭顺之心,那大明便是师出无名。
没有了东边的威胁,康国就可以正式准备西进之事了。
可是已经没有人愿意再追随也先,实现也先那个野望了,也先要去拔都萨来做可汗,其实就是心中追随的大元旧日荣光,可对于伯颜等人而言,重现大元旧日荣光,毫无意义。
隔干试探性的说道:“当初西进,不是因为害怕大明报复吗?大皇帝那么凶,我们还待在和林,大皇帝怕是要御驾亲征。”
也先是对的,整个康国,除了王复还把也先当大石,连伯颜帖木儿这个亲弟弟,都不把也先当大石了。
王复对这种情况非常熟悉,从正统初年,主少国疑,群臣不把稽戾王当回事,正统末年,王振僭越神器,群臣就更不把稽戾王当回事了,只要讨好王振便可以为所欲为。
王振是稽戾王的大珰,讨好王振不就是在讨好稽戾王吗?
可王振和稽戾王终究是两个人。
伯颜帖木儿又补充说道:“大石年事已高,这再长途奔波,路途遥远颠簸,兵凶战危,恐有不妥啊!”
“我们不趁着国力振奋西进,若是大明打过来怎么办?”王复立刻反问道。
伯颜非常坦然的说道:“打来了,就继续西进呗,反正奥斯曼的法提赫说的厉害,在我看来,也就普普通通,打不过大明,还打不过法提赫吗?”
和硕和隔干连连点头,相比较全身上下都是火器的大明军,法提赫的实力就和绵羊一样。
对于草原人而言,打不过就跑,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打不过硬拼,和送死有什么区别吗?
东边丢了,在西边找补回来就是了,就像和林丢了,这不又有撒马尔罕了吗?从匈奴开始,千余年的时间,草原人都是这么过来过来的,早就形成了路径依赖,现在大明势大,逃跑不是个丢人的事儿。
只有康国公这样的汉人,才会觉得一寸山河一寸血,因为中原王朝在千余年的历史上,国力就是天朝上国,所以才会有故土之说,长久而稳定的统治,才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伯颜、和硕、隔干,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说不定祖上还是被掳掠的汉人,也先的母亲就是汉人!
阿史那合霍非常干脆的说道:“我们是昭武九姓,真的论起来,我们可是地道的大唐遗民,是有当初大唐皇帝的圣旨的,明承唐制,大明是会认得,我们不用跑。”
王复被这群家伙直接干沉默了,他们说的如此有道理,王复这巧舌擅辩都不知道如何反驳了,跟他们谈论长治久安,是王复思维定式下的失误。
王复这头还在思索如何长治久安,伯颜帖木儿、隔干、和硕等人早就打算好了怎么吃散伙饭了。
“你们自己跟大石说去。”王复一甩袖子离开了,懒得再言语,康国表面上看,像个国家,其实仅仅靠康国自己,根本不可能长治久安,要想长久,就得跟大明搞好关系,但是这帮人压根就没有长治的概念。
王复回到了康宫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处置康国事务,而是拿起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