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机场的时候,齐达维迎着灿烂到有些烁人的阳光戴上墨镜,可还是被人认了出来。一对中年男女先是有距离地指点确认,然后那个女人就跑过来很近地靠近齐达维表达惊喜。
甘凯呈幸灾乐祸地和杨景行事不关己,边走边回头看齐达维有些不近人情地用一点简单的微笑打发了歌迷。
被齐达维追上后,甘凯呈笑着羡慕:“魅力不减。”其实齐达维现在走在路上被认出来的几率已经比较低了,如果他剪掉长头发,还会更安全。
李英不同意:“什么不减?是越来越有魅力!”
齐达维对几人说:“我是骗人骗己,觉得我有魅力的我都不认识。老干妈就不一样了,他就对身边的下手。”
甘凯呈并不太介意:“说清楚,我下什么手了?”
齐达维还向往:“后悔当年我没做幕后。”
甘凯呈对杨景行说:“最多的时候,宏星公司一个星期收到三千封信,两千封是给城隍的,一千九百封是给大卫的。我原来除了写歌、选歌、编曲、录音……还要负责看信啊!也没拿到这份工资。”
齐达维还是笑:“给我写信的我都不认识,给他写的,我们都认识。”
甘凯呈似乎怀恋起来:“那时候我们都有孩子的人了,还那么单纯……”
李英同意:“那时候歌迷的信都写得很好,看了好羡慕大卫哥他们。现在,真是世风日下……”
这个话题杨景行没发言权。现在已经不是写信的时代了,一个星期三千封信的壮观场面在现在的宏星公司几乎不可能重演。
当然,热心的铁杆歌迷还是有不少,宏星公司的前台也有专人负责收发这些信笺或者礼物。
如果遇上什么节日或者生日,收件人上写着程瑶瑶的信件也会让宏星的碎纸机运转好久,不管是衷心的喜爱祝福还是少见的龌龊,绝大部分信件和礼物都没机会见天日。
说起这个,甘凯呈想起来,说编辑部收到的投稿小样CD中也有用记号笔写着“请四零二老师斧正”的。
不过甘凯呈的目的似乎并不是取笑杨景行,而是同情那个投稿者:“也真不容易,所以每次寄来东西,我有时间就听一下,说不定万一还撞运气搞出点东西……这说明你红了,谁红他就学谁,学得坦荡荡!”
杨景行分析:“难怪不入你法眼,他眼光不行。”
齐达维警告杨景行:“老干妈,你只能学他的眼光,其他的一概不要学!”
甘凯呈认真:“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现象,说明我们过时了。四五十岁的人都觉得我们过时了!”
齐达维笑:“我过时好多年了,你还在青春期。”
常一鸣乐了:“早知道艺术家不好当,还好我干技术活。”
甘凯呈不客气:“你也要过时了……别人小样的音色他都做不出来!”
准备上车,甘凯呈问杨景行还回不回公司,不等杨景行回答他又帮忙定夺:“回去回去,一起听一下。”
杨景行就跟齐达维再见,齐达维说他正在购进新设备,等弄好了欢迎大家去做客。
回到宏星公司的编辑部经理办公室,甘凯呈就拿起已经放在桌上的小样CD,扯掉盒子上显得多此一举的封条,放进播放器里。李英显得举重若轻的闲散,杨景行倒是陪着甘凯呈仔细地听。
听完后,甘凯呈点头表扬李英:“还好,行了,下班。”
李英就起身告辞,杨景行留下来和甘凯呈讨论编曲配器的问题。问题几乎只有一个,就是二胡和三弦是不是非有不可。
甘凯呈对杨景行笑:“听说是两个女生,还挺漂亮。”
杨景行也笑:“谁说的,我帮她们谢谢。”
甘凯呈摇摇头,直白一点:“是不是有什么关系?不拿合成器做?”
杨景行说:“采样不太好。”
甘凯呈点头同意:“民乐采样,都不怎么样。其实这样编我也喜欢……你有什么针对性?”
杨景行说:“我也是喜欢而已。”
甘凯呈呵呵:“怎么还这么不专业,重要的是歌迷喜欢……前几首编曲还没拿钱吧?”
杨景行虔诚:“有机会就要感谢了。”
甘凯呈笑:“老板嘛,我们要适应他的节奏,你可能让他有点不适应。这样,还是让他先听一下。”
杨景行点头:“好。”
甘凯呈又说:“不过开会也说了,你要尽职,觉得谁唱好?”
杨景行谦虚:“大卫哥说的,跟你学眼光。”
甘凯呈嘿嘿:“能赚钱的人最有眼光。”
杨景行点头同意:“对。”
甘凯呈沉吟了一下,似乎没什么事了:“呢,暂时不急,我先想一下……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杨景行摇头:“没有。”
甘凯呈清楚一些:“想怎么发?单曲?MV?太不好唱。”杨景行前几首歌曲,几乎是纯流行风格。可就复杂了一些,外表看起来是流行,但是还有摇滚和爵士的细节追求,旋律貌似松散但是不好处理。
杨景行说:“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