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大明镇海王> 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辽东篇大丰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辽东篇大丰收(2 / 2)

李大毛的媳妇倒是干脆利落的说道。

“行,按你说的去办。”

李大毛点点头,迅速的忙碌起来。

整个辽东地区,家家户户都和李大毛的情况差不多。

弘治十五年,辽东粮食大丰收。

整个辽东地区都沉浸在忙碌之中,同时也是沉浸在粮食的丰收喜悦之中。

家家户户少的也种了上百亩的田地,平均算下来都是种了几百亩地,如此多的田地,又迎来了大丰收之年。

到处都飘着麦香,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堆满了粮食,一个个粮仓都已经装不下了,很多人都不得不和李大毛一样,将一部分的粮食堆放在麦田之中,实在是没有地方去放这些粮食了。

…….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耕,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大明朝廷同样如此。

辽东布政使陈信此时穿着便衣行走在一处麦田之中,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麦田,再看看火热的收割场面,整个人都露出了笑容。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今年我辽东大丰收啊,想必大人很快就可以高升了。”

陈信的身边,有官员见陈信满脸笑容,顿时就赶紧拍马屁的说道。

“哈哈,高升未必,但上面一番口头上的嘉奖肯定是少不了的。”

陈信高兴的笑了笑摇摇头。

“大人,今时不同往日啊~”

“当今吏部尚书是刘晋刘公,我听闻刘公做事一向非常的公正,他这一上任就制定了详细的考成制度,考成制度当中,对于大人这样的地方布政使最重要的几个指标,人丁、税收、粮食产量、基础建设这几项,大人无论是那一项都做的非常好,高升肯定有望。”

胡本惠想了想又继续说道。

“今年我辽东的人口增长了两百多万,税收超过五百万两,现在粮食又大丰收,大人这业绩可是非常亮眼的。”

“大人即便是今年没有高升,这政绩上面肯定也是有亮眼的一笔,再积累一下,高升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哈哈,希望如你所言吧。”

陈信笑了笑回道。

刘晋当上了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个位置,权力非常大,掌管天下官员的考核和升迁,号称天官。

这一上任,刘晋就立即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完善的考成制度,经过了内阁的审议和弘治皇帝的肯定之后,迅速的颁布下去。

对于新的考成制度,尸位素餐的官员自然是叫苦连天,弹劾刘晋的奏疏犹如雪花一般飞到了弘治皇帝的书桌上面。

但是对于有作为,认认真真做事的官员来说,这考成制度也是意味着他们升迁有望,因为制度上面明确的写清楚了将考成结果与升迁制度相结合。

想要升官就必须要拿出亮眼的政绩出来,如果没有任何政绩,绝对没有升迁的可能。

陈信作为辽东布政使,是地方大员,算是重点考核对象,根据刘晋这边制定的新政策,到了年底的时候,他还要去京城这边述职,向天子、内阁、六部这边汇报今年的工作情况,然后结合政绩,来决定是奖励还惩罚。

辽东这边,人口增长快,税收增长也快,今年粮食又大丰收,再加上今年也修建了不少的道路和水库,他陈信年底去京城述职的时候就更有底气了。

陈信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官员,所以他还是比较喜欢刘晋这样的做事风格,制定详细的考成制度,做的好升官,做的不好不仅仅没有官做,还要追究责任。

如果是以前,他陈信才不会穿着便服来这乡间田野,在自己的府衙里面看看报纸、喝喝茶,混混日子就可以了。

想要升官发财啊,还是要靠银子去走动、去疏通才行,而他陈信还比较清廉,并没有太多的银子去送礼、疏通,做到现在的位置,他也已经很满意了。

“走吧,找几个农人问问今年的情况,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官府能够解决的就尽量帮着解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