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娃和火娃下了船,看了看眼前陌生的世界,这里的码头和港口看起来没有天津这里的港口和码头大,水泥铺成的操场,他在天津这边也是已经看过了,并不算多新鲜。
远处的群山,树木茂盛,不远处的琉球城这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巨大的城墙都已经修好很长的一段,估计着再过上一段时间,这琉球城的城墙就可以修好了。
琉球城内,一些高大的建筑都已经能够看到,和天津这里的一样,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玻璃的窗户,非常的漂亮。
他做梦都想着自己有一条是不是也可以拥有一栋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子,那样的话,再也不用担会漏水,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下大雪的时候会被压垮房子。
“这里就是琉球?”
水娃和火娃用自己好奇的眼睛看着这里的一切。
也幸亏是经过了天津,见识过天津这边的繁华,不然就会和杨大郎他们一样,连水泥路都不知道。
“铛铛”
很快,随着新人的到来,整个琉球城这里也是变的忙碌起来。
和从泉州这边招募人手一样,水娃他们也被分成了一个个小队,跟着各自小队的队长来建设琉球城。
“我是你们的小队队长杨大郎”
杨大郎用有些蹩脚的官话对着自己小队的九名队员说道。
他知道这一批人是从北方招募过来的,北方地区和南方不一样,大部分人都能够听得懂官话,也都能够说官话,不像南方这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差异很大。
作为小队队长,他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说官话,让小队的队员们能够听得懂。
水娃、火娃等人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人,对方的官话虽然有些蹩脚,但还是能够听得懂。
“大家先跟我来,想必你们肯定饿了,我先带你们去吃饭,在吃饭之前,有些规矩要和你们说明”
杨大郎显得有些紧张,额头上都有汗水涌出来,他第一次当小队长,如此正式的场合之下,他觉得脑子一片混乱,所以想了想也是只能够学一学自己的老队长柳明奇了,一边带他们去吃饭,一边慢慢的和他们将这里的一些规矩之类的。
紧张的小队队长,刚刚来显得有些陌生、胆怯的小队队员,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学习能力都非常的强大,可塑性也很强。
仅仅只是几天的时间,这一批从北方过来的五千人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和先来到这里的人也是慢慢的熟悉起来。
等到大家熟悉之后,李远山这边又是按照刘晋当初的吩咐,开始将南北两个地方的人打乱来,一个个小队当中有来自南方的,也有来自北方的,大家说着不同的口音,彼此朝夕相处,消除地域之间的隔阂。
更重要都是,刘晋在为以后做伏笔,自古以来,在华夏这片大地上,地域之间的隔阂下,血缘、宗亲、同乡、同学等等都很容易形成小的团体。
而这种小团体的存在对于未来的琉球城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小团体它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小团体的利益,对于其他人都是先排斥的。
就像明朝中后期慢慢形成的党争,都是以地域性为代表,什么楚党、浙党、东林党等等,这些以地域性为代表的小团体彼此之间进行无休无止的争斗,甚至于到了不顾朝廷危亡的程度。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大明的地方的宗族势力非常的强大,权不下乡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在最基层的乡村地区,法律说了不算,宗族的族老说了才算,法律在族规面前屁都不是,这种宗族势力把持地方的现象即便是到了后世依然还存在。
琉球城是刘晋给自己留下的后路,自然是不会允许宗族势力的存在,也不会允许同乡势力之类的存在。
因为是移民性的城市和地方,所以刘晋一开始就可以从根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招募过来的移民都是很有讲究的,在同一个地方不会招募太多,也都尽量招募年轻人,同时到了这里之后,更是要将这些混乱起来,打破地域之间的隔阂,未来琉球这边大规模的招募移民,同样还会采用这样的策略。
有人、有钱,更有高效率的组织和规划,更是有水泥这样的基建神器,琉球城的建设速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迅速的不断完善。
琉球城的城墙,琉球城内的一栋栋建筑,甚至于整个琉球城都仿佛以后春笋一般,从这片蛮荒大地上面不断的涌出来。
第二个月,也就是弘治十二年七月的时候,琉球城的最外面的城墙就已经建好了,高大三丈的城墙,全部都是用水泥和开采的石头建造起来,速度快,比起大明任何一座城的城墙来说都丝毫不差。
要不是考虑到琉球这里的蛮荒,刘晋一开始甚至于都不想设置城墙,因为城墙这个东西,它会限制一个城市的发展。
但后面又考虑到琉球城的重要性,最终又还是决定建城墙,以这个琉球城为基础,慢慢的向整个琉球岛扩张,既然是基础,自然还是要建一建城墙的。
高大城墙的合拢,也是让李远山这边重重的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