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热
木槿跟爹娘学舌
周氏看着他,吞吞吐吐地问:“当家的,你说爹娘是不是对我不满意啊?”
王崇文:“衣食住行上爹娘哪一样亏待你了?连你娘家都不时接济着,瞎想什么,快睡吧。”
周氏于是又把今天王李氏说的话跟崇文说了一遍。
崇文的瞌睡虫顿时消失。
他坐起来,跟周氏说:“王家对你和你们家已经仁至义尽,可你想想,你们怎么对木槿的,又怎么对崇武的?”
当时,崇武来找过他,说大嫂因为木槿在家吃饭的事时常给木槿甩脸子。
“我是小叔子,总不能跟嫂嫂直说,可姐姐一个人带着两个外甥,生活本就艰难,咱们家又不是没有余财,接济嫂嫂娘家都可以,怎么非要计较姐姐吃的那一碗饭呢!”
崇文还记得弟弟说这话时气愤的模样。
他回来跟周氏提过一嘴,周氏满口答应会多照看着小姑子些,结果转身依旧如此。
把木槿逼回家尚不满足,还要再把她娘家妹子嫁给崇武。
他娶周氏是因为欢喜她,但崇武放着嫁妆丰厚的媳妇不娶,为何偏要娶尚未见过一面的人呢?
而且周大海家不是好相与的,要真娶他家二丫,崇武后半辈子恐怕就毁了。
成亲以来,崇文很少对她说话这么不客气。
周氏唬了一跳,问:“是不是木槿在你跟爹娘面前学舌了?”
因为木槿在家里吃饭一事,周氏没少给她甩脸子,话里话外颇多讽刺,但她都是寻着和木槿独处的机会说,除了被崇武撞破一回,再没有旁人知晓。
所以她怀疑木槿跟父母兄长说道了。
“木槿从不曾说过你什么,家里人没眼瞎,为着和睦,始终顾及你的面子不曾说什么,可你却越发得寸进尺……”
“还有,你今天房里的事,我都看到了。”崇文说的是她私藏粮食给娘家一事。
周氏眼泪啪地落下来,一一跟崇文解释。
崇文平时自己十分有主意,人又聪明,但一到周氏身上就容易拎不清。
周氏哭过他便又心软,只说下不为例。
周家同样不太平。
周大山见到媳妇回家解开衣裳,腰腹上居然系着一袋粮食,看起来得有二三十斤,忙问哪里来的。
周大山家的说闺女给的。
周大山伸手捻着里头的粮食说:“闺女知道帮扶娘家,咱们没有白养她,她要能说动公婆娶二丫就更好了。”
周氏下头有六个弟弟,最小的才五岁,最大的已经快二十了,因为灾荒的原因,前两年就议定的亲事一拖再拖。
几个年纪小的弟弟见到粮食,眼睛都亮起来。
周大山跟儿子们说:“你们姐姐带来给你们吃的。”
说完,居然想给弟弟周大海家再送几斤过去。
周大山爹娘还在时,就偏心小儿子,周大山只有面对妻儿时才耍横,出门被人欺负半声都不吭,他被老二一家欺负惯了,以至于习惯性地照应老二家。
当时周氏拿那二百斤粮食过来时,他还想着分给老二家一半,家里几个年长的儿子轮番阻止才让他改变主意只分去五十斤。
周大海夫妇家去后同样在合计:“我瞅着大丫又偷偷给她娘塞东西了,大嫂回来的时候,衣裳里头响声可不小。”
周家没有牲畜,去王家村走亲戚一行人单靠步行。
两边路途不算近,妯娌两个挨着走,周大海家的很容易注意到嫂子衣裳里面沙沙的摩擦声,不出意外应当是大丫又塞给她娘几斤粮食。
周大海没在意那几斤粮食,反而问起她们女席上怎么说王崇武跟二丫的亲事。
“可别说了,那亲家母平时一副良善模样,结果居然也是个势利眼,非要娶嫁妆丰厚的媳妇。”
她又把王李氏在席上说的话一点点学舌给周大海听,不过把自己讽刺木槿的话给隐去了。
周大海夫妇合计许久,瞧王家的意思,这桩亲事恐怕成不了。
其实,让二丫跟她姐姐一样嫁个富户起初是周大海一个人的主意。
他是家里小儿子,比起木讷的周大山要机灵许多,自幼受到家里偏宠。
好东西都是他的,他挑剩下才归周大山,两兄弟几十年都这么下来的。
而侄女大丫嫁到王家之后局面开始逆转。
搁王崇文主动过来提亲之前,跟王家这等富户结亲他们想都不敢想,结果大丫真嫁进去了。
其实,嫁人那天周氏才第一回 穿新衣裳,从前都是捡着她娘她奶的旧衣裳穿,不是对她不重视,而是家家户户都这么过来的。
结果大丫嫁人以后,每年都有一两套新衣裳穿,还不时带粮食或者银子回家接济父母兄弟,族里知道大丫嫁的好,对平素一贯唯唯诺诺的周大山也恭敬起来。
周大海眼睁睁看着从前看不起的兄嫂日子越过越好,说不眼热是假的。
他们原先觉得把家里闺女嫁给手底下有几亩地的庄户人家就好,现在有大丫一对比,也生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