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才走到床边,那原先跟狄小玉说话的胡大夫打量着她,似笑非笑道:“你就是杨先生,京城内太医杨家的人?”
什么“太医杨家”,杨仪从重生后想做的便是跟杨家一刀两断。
先前不过是因为在中弥寨、薛放先斩后奏的权宜之计罢了。
正欲否认,薛放道:“啰嗦什么?不紧着看病,查起家谱来了?”
胡大夫显然是不敢得罪他,陪笑道:“我只是听闻有太医杨家的人在此,心生敬仰罢了。”
薛放道:“你只说,将军的病症如何?”
大夫这才道:“将军是突然间气血逆行,导致呕血,至于腹痛……也是将军的老毛病了,只不过此次发作的较为严重些。只要吃一副八珍散,或可起效。”
杨仪正在给狄闻把脉,本来不该分心,听了这话,忍不住道:“八珍散温平不燥,服之不至于有碍,可这是专门调理脾胃的药,并不是治根本的。”
胡大夫言之凿凿地:“将军这显然是气急攻心了,又加上连日劳累所致,病症是没有什么大病的,这幅八珍散正好补气健脾,又对食欲不振有效,待将军休养片刻,再行进食,情形自然好转。”
薛放虽是外行,可听着这话却仍察觉不太妥:“放屁,吐了那么一大盆血,还没有大病?你有没有好生看看?”
杨仪定睛看了那胡大夫半晌,不再争辩,只低头细听。
先前她才给狄闻把过脉,那时狄闻的脉象十分凶险,虚中有洪,可此刻,他的脉搏突然平稳许多,就好像洪脉之中的汹涌来势去了,只剩下缓缓退潮之势。
杨仪愕然惊讶。又去看狄闻的口唇,面色:“今日将军可吃过什么东西?”
狄小玉在旁道:“父亲这几日进食甚少,早上喝了些许白粥,一块茯苓糕,又吃了两颗钟乳丸,便没再用别的。”
薛放问:“怎么了,是不是吃的东西不对?”
杨仪抬头看向薛放,她还没开口,薛放已经明白,对狄小玉道:“把将军用过的东西拿来给我看看。”
小玉慌忙叫人去拿了些剩下的白粥,茯苓糕,薛放细看,又凑近闻了闻,好像没有什么,叫人拿银针刺过,也好好的并未变色。
杨仪道:“将军所用钟乳丸,可否给我一看?”
这钟乳丸有温肺助阳,补益肺腑的功效,咳喘内虚的人日常服用,有健身补气,聪耳明目等许多好处。就如同杨仪随身带的那些药丸一般,俱是极好的。
狄小玉不明所以:“那钟乳丸是父亲吃了几年的,也要看么?”
薛放扫了眼杨仪,直接答道:“拿来就是。”
狄小玉便亲自去把剩下的药丸取了来,不过四五颗:“只剩下这些了。”
薛放见是如豆子般大小的蜜丸,拿起一颗细看,他当然看不出什么来,又闻了闻,表面一点甜,底下是轻微的清苦气味。
杨仪也取了一颗,放在鼻端细嗅:人参,钟乳,干姜,附子,杏仁……
碾开再看,也瞧不出什么来。
旁边胡大夫得意洋洋地说道:“如何?我原本说过将军的病症乃是一直以来的旧症,不必惊慌。”
薛放看他那酸溜溜的样子,病人还躺在榻上,他居然露出这幅嘴脸。
十七郎嘿嘿一笑:“你再在这里说这些没有用的酸话,我就先捶你一顿,等你也吐出一盆的血后,你再看看我惊不惊慌就是了。”
胡大夫咽了口口水,不敢挑衅,悄悄往后退了半步。
就在这时,榻上狄闻醒来:“是谁……十七吗?”
薛放赶忙上前:“将军,是我。您觉着如何?我叫杨易来帮您看看。”
狄闻双眸有些浑浊地,却总算看到了杨仪:“杨先生,我……咳,请扶我起身。”
薛放赶忙伸臂过去,将他揽着扶起,狄小玉取了个枕头放在他腰后。
狄闻靠着床壁坐了,喘息了会儿才道:“我元说过这是老症候,没什么要紧的,十七你……不要对胡先生没上没下。”
那胡大夫听了,脸上又流露出一点小小自得,仿佛有了仗腰子的人。
薛放瞥见,恨不得过去真捶他,可他又禁不起自己一拳,当下少不得安抚狄闻:“我同那位先生说笑呢,哪里能真动手呢?若打死了他,还得麻烦找新的。”
胡大夫的脸色微绿。
狄闻呵地一笑:“你罢了。”他垂眸沉思片刻:“你们都先出去吧,杨先生且留,先前你往村寨治疗疫症的事,我有几句话问你。”
薛放很意外,狄小玉跟胡先生仿佛也是同样,但到底不能跟病人争执,于是各自退出。
等人都退了,杨仪才道:“将军真的是想问我疫症的事?”
狄闻凝视她:“当然不是,只是为了说话方便而已。你,现在该告诉我,你从我的脉象里听出了什么吧?”
杨仪道:“我说之前,也有句话想请教将军。”
“哦?”
“那位胡先生,将军是从何处请来的?”
狄闻的眼中掠过一丝笑意:“怎么了,可有不妥?”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