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堂颇是感慨地说:
“从珍姑姑身上看,人但凡有本事了,一点不必在乎出身,更不必在意是男是女,有本事的人,路都是越走越宽的……”
玉琮她娘也很赞叹,又不免忧心一件事:“珍姑姑是能耐人,可再能耐也不能传宗接代,他们将来从族里抱养,还是珍姑姑招个女婿倒插门?……”
大家不约而同地沉默,这就不是他们能管的事情了。
说起来杜向渊二儿子杜明堂,做上了市教育局的宣传科长,这一回还是托了珍姑姑的福呢。
就是前面那一段时间,他替珍姑姑办了不少事,还都是跟启明学校有关的。杜明堂所在学校的教务长,晓得珍姑姑读过启明学校。
反正询问来猜想去的,弄得市教育局王局长,晓得《我启明的先生们》的作者,是他同族的女孩子。
今天市里县里来人嘉奖,看似场面弄得非常大,其实相比曲市长原来想弄出的声势,这个场面已经小很多了。
因为毕竟现在盗匪猖獗、人心不古,他珍姑姑一个小妮儿,万以后再被军阀匪类,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盯上,说不好就毁了人家的大好前程嘞。
杜明堂和启明的校领导,再三跟市里领导说了这个顾虑,最后决定对于杜珍卿小姐,不在任何报刊上大肆报道,即便给了这一点嘉奖,也不向外人透露她的姓名籍贯。
对杜太爷有点意思就行了。
杜家庄不少族老也晓得内情,后面就叫父亲和大哥善一下后。
总之,别叫这事妨害到珍姑姑,相信他们启明学校的领导,也会有爱护学生的觉悟。
他就跟他爹和他大哥,说了一下这方面的意思。
杜向渊磕磕烟袋杆,看着外头隐晦的天,说:
“这还用你交代?你不交代,我跟你大哥也心里有数,就冲你珍姑姑是明白人,该帮的忙也要帮他们……”
————————————————————————————
大都市海宁 麦特林路《新女性报》
《新女性报》开刊一炮而红,她们正紧锣密鼓地做第二期。
现在正召集大家开会。
会议主要有两个大议题,一是必须加聘人手,二是要扩大版面。
有读者打电话来说,《新女性报》本系周刊,而内容又不够丰富,建议编辑们改版一下。
大家聚在一块商量半天,决定《新女性报》还是做周刊,但是容量计划增加一倍。
《新女性报》上载的文章,主要是珍卿做的内容最多,还有其他社员做一些,少量文字是社员亲友做的。
现在文章需求量加大,就必须更提高稿件质量,向小知名的文人学者去约稿,还要向热爱文学的社会人士约稿。
荀淑卿学姐和俞婉学姐,办报的经验相对丰富一些。
她们两人一致认为,她们经费还不充足,现阶段的征稿对象,未必要全找资深的有名作者。
她们可向一些进步学校和团体,征收进步知识分子和学生的稿件,经过斟酌筛选后,肯定有质量不错的文章。
只要稿件质量是过关的,无所谓投稿者名气大小,都可以登载在《新女性报》上。
而珍卿还有一个建议,本报的征稿广告,能否优先向女校投放,而不要过多向男性征稿呢?
这一面是对报纸很好的宣传,让广大的女性同胞晓得,《新女性报》是给女性办的报纸,她们既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作者。
另一面也是预防一些弊端:现在为数不多的受教育者,十之七八都是男性,面向社会无差别征稿,天长日久,女性投稿者是竞争不过男性的。
如此以来,《新女性报》不知不觉间,会成为男性的话语平台,这就违背了《新女性报》的初衷。
珍卿说得大家惕然警醒,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大家所能见到的知识男性,有的人还觉自身当有封建特权,有人还重男轻女、三妻四妾,不以来耻,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男权主义的劣根性,会不知不觉反应在文章中,以致对懵懂女性造成不利的思想灌输。
珍卿给大家讲了一个实例,《宁报》下面有个《女性杂志》,杜教授和孙离教授,都在里面做撰稿人。
珍卿听孙离叔叔讲过,《宁报》的《女性杂志》下面,不只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编辑。
但他们平时写文章,多以痛骂女人为能事,说女人是愚蠢、懦弱的代名词,是百无一用的造粪动物,甚至仅有生子一项功能,也还有人经常做不好……
所以,真正要启发打造新女性,用男性作者一定要有所甄别。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用女性作者也须有甄别。因为女人若被男权洗了脑,她们践踏起女性来比男人还更厉害。
加聘人手由大家一起留意,这个议题商量得很顺利。
最后还加了一项议题,大家商量了加版后的定价,原来一张纸定了两分钱,照说两张纸该定四分钱。
荀淑卿学姐和女师的白眉,认为应当先不要把价钱定太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