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有新衣。”李银花嗔怪了一声,“你这孩子别多想,今年咱家里有钱!”有钱进账,她的底气足了许多,倒让陈延无法拒绝了。
正月里,陈家的姑娘小伙儿们又聚在了一起,不过这次不是在一起制书,而是重开学堂。
陈安教姊妹们识字。
陈延则每天加一门算学课,初步教会几位姊妹如何使用数学计算家庭开支。
学习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正月十二,陈延家收到了夫子通知,私塾十六日就要开课了。
可随着开课通知一起来的,还有甘田村的若干退学通知。
陈延和陈安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为这件事,陈家还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老陈头坐在主位,“今个里正叫我过去,说村上其他孩子不准备去私塾了,人太少了,那牛车雇不了了。”
私塾路途遥远,如果没有牛车,孩子们只能选择走路去私塾。
光走去就要一个多时辰,费时不说还很费力,到时候还得走回来……
来去都是黑天,还要再派一个人专门接送。
陈家就三个壮劳力,这样接送对家里来说肯定是不现实的。
大伯娘和李银花都有点着急。
“要不,我们专门雇个牛车?”大伯娘提出建议,“有牛车,我们也能多运一些豆羹和卤子。”
光为两个小的上学雇车很奢侈,但如果能对做生意有帮助,好像也还行?
大家有些意动,但老陈头摇摇头:“这样每天雇牛车的抛费太大了。”叫老陈头说,要是真要牛车来回,家里不如咬咬牙自己买一架呢。
要耕田的时候,牛也是壮劳力,农忙借出去还能挣钱回来。
然,他想的不是买工具。
“康哥儿和壮哥儿现下也去了甲班上学,家里又在县里做了豆羹生意,家里的人越起越早。”辰时,陈家人就开始劳作了,“长此以往,大家肯定会累倒。”
“来来去去不方便,不如直接在县城里租一个院子吧。”
陈延听闻,抬起了头,来了来了,爷爷果然带着他的开明和远见走来了!
老陈头的话为陈家人提供了另一个方向。
小婶立刻附和,“能在城里有个院子,我们卤子或者豆羹卖完就可以立刻补了!”
“那样我们可以多去几个地方了!”
“豆腐生意或许也能继续做起来!”大伯娘如是说。
李银花:“康哥儿和壮哥儿可以迟一个时辰起来了,晚上也不用那么晚,能空出更多的时间看书了!”
听媳妇们这么一说,几个男人也觉得很有道理。
陈阿婆也点点头,“春季多雨,去岁康哥儿坐牛车淋了一次雨差点冒了风寒,能住在县里对身体也好些。”
家里全票通过,租赁院子的事情,老陈头就交给了李银花和小三婶。
大家长老陈头算是明白了,自己三个儿子听话有余,精明能干是一点不占的,碰上这种要讨价还价的,还得儿媳妇出马。
兜里有钱,加上孩子开学在即,李银花看院子那是一等一个上心。
找了人牙子,一天看六七个院子,看了有三天,才挑挑拣拣找到了一个合心意的。
一套一进的小院,有一间大房两间厢房并一个小杂物间,李银花最满意就是这个房子的院子挺大,还有一口小水井,这就意味着能拉磨盘,磨豆腐还不用去外间打水。最妙的是,这里距离吕秀才的私塾不远!
而且因为位置偏,这里一月的租金只要七钱银子!钱少地方大离学校近,简直完美,全家都很满意,就火速交了定金,预备搬家,动作那叫一个快。
不过再怎么快,定院子都在十五号,肯定不可能开学就住进去了。
所以陈延和陈安还得步行上学几天。
家里派了小三叔每天接送他们,其他人就在家里忙着搬家。
-
“我们这么快就要住到县里来了吗?”陈安看着陈延,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过两三天应该就能住进去了。”搬家这几天豆腐摊都没出,家里都是财迷,应该空不了多久的。
陈安惊觉好像从他和康弟上私塾开始,家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究其根本,好像都和康弟有关。
…
新年新气象,吕夫子的私塾也加了几门新课程。
除了之前的四书五经、经贴墨义和写文章之外,还多了一些算学课和农商课。
当然,农商课不是让学子去经商或者种田,而是派大家去了解市井上农人与商人的一切基础情况,然后以此来做一些文章。
这门课的设立让陈延非常惊讶,这都有点像后世的体验课了,不得不说,吕夫子真是一位敢想敢做的老师。
介于农商课的内容比枯燥的文类课有趣多了,所以尽管只是与学子们‘初相见’,大家仍是兴趣满满,接纳良好。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小叔已经在私塾门口等两人散学了。
夫子直接把陈延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