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19(2 / 3)

问着他看起来是不是蠢的朱雄英,一个个确实以为朱雄英好糊弄的人,在这一刻再也控制不住发颤。

此时,他们终于意识到,从始至终,从始至终都是计,都是引他们入局的计。

由此他们也该想到自己会是什么结局了。

至于自知已经无力回天的这些人是如何骂朱家这么三代人的,朱雄英也就不说了。

而这些人,既入局中,泰定帝就等着他们中计,至此,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杀一儆百,变革在即,朱至在福建需要震慑,泰定帝更要震慑天下,以令天下知,谁敢有违朝廷诏令是何下场。

不得不说,朝廷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杀戮,瞧着人无一不惊心。

本来心里有些不赞成变革的人,于此时此刻都只能歇了。

没办法啊,今时不同往日了。

绝对的君子专权,让大明皇帝的权利空前的大。

他们不是没想连合其他藩王一道动手,毕竟朱元璋都下令削藩了,诸王若不动,以后就只能是手中无权的光杆王爷。

可惜,面对朱元璋,没一个敢动反抗的心思。

藩王们没有人愿意为配合,唯一能想到的人,朱雄英却是诱饵。失败的前例有目共睹,朝廷控制所有的兵马,无人能与之争锋,想动手,想谋反,他们有什么资本能与大明对抗。

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终究,他们这些人都成光杆司令,生死尽握于皇帝一念之间。

所以,为什么朱至敢说变革就变革,说重分田地那就分了。就是因为不管是为官也罢,为臣也好,他们再怎么联合在一起,手里没有兵的他们,更没有百姓支持,注定他们没有反抗泰定定帝的资本,掀不起任何风浪。

王莽改制把自己作死的结果,不会发生在大明。

朱至知道北平发生的事后,心里也就有了底,明了这回没有人会再敢吱声。

生与死,皆在帝王一念之间的结果便是可以绝对的独断专行,无所顾忌。

虽然朱至知道这样的专权对天下人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改革一事上,这是好事。

今日大明所行的改革,但凡有为民着想之心的人都清楚的知道,这对天下万民意味着什么。

对此,有反对的人,也有支持的人。

朱至在福建推行此法时,有不少读书人俯跪在地,叩谢于陛下和公主。

损上层之利而惠于下层,只有真正心怀百姓的人才能做到。

因而,接下来朱至推广的变革就在无波无澜中完成。

信国公得知福建再无人闹事后也算松一口气,不闹事挺好,不闹事挺好。

等朱至把福建境内的田地分完,信国公那头其实也同样把该建的探查点建好了。

朱至也曾前去看过,毕竟倭国这样小国敢一再犯我边境,伤我百姓,要说朱至没点想法是断不可能的。

毕竟,就这忙着改革的时间,朱至已经让人开始准备船只。

信国公得知朱至那点盘算时,也跟朱至细细说起这陆战和水战的区别,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尽快让朱至上手。

朱至是个好学的人,信国公教得用心,她也学得用心,别管是在造船上也好,配置大炮地雷在船上这事也好,就一句话,让懂行的人来。

她是初来福建乍到不错,福建可有不少人早就对付倭寇多年。

朱至照旧按以前的行事风格,砸钱。她只要人建出坚固又迅速的船只,可以击敌于外,也可以防御于外。

对此,趁着信国公在,朱至就建议了,一味只在大明境内设堡监视有什么用,就得派人出海巡防。这海上的地盘也得划好了,免得以后起争议。

这个,信国公听着也是一愣,随口就道:“那不都是我们的吗?”

哈哈哈!说得一点都没错,都是他们的。

“那就得广而告之,好让人知道,那些地方是咱们的,不许人越过半步。否则,但有越界者,诛!”朱至顺势提出,信国公就喜欢朱至这霸道的小模样!

本来啊,屡犯他们大明海域,扰他们百姓的倭寇,无人不思灭之。但是架不住朱元璋早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

何为不征之国。便是朱元璋告诫儿孙不得恣意征讨之国。朱元璋将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分别是:朝鲜国、倭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

可是在朱至看来,这征不征的,人不犯我,我自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

倭寇,接二连三犯我边境,伤我百姓,抢完就走,都不带犹豫的。这是拿大明百姓当什么?储备粮库吗?缺了就来一趟,不高兴也上岸来打一波?朱至但知倭寇行径,气得咬牙切齿,给她先等着,她要是不把这么一个小国灭了,她就枉活这一世。

不过,这海界一事,朱至也没有打算独断专行。怎么说这可都不是一件小事,日常百姓出海捕鱼所到之处那得考虑,甚至于这海离陆地的距离也得考虑。

因而朱至和信国公亲自出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