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吧?
泰定帝听得一愣,但也明白朱至本意并不是想要让人不读书,而是要引导读书人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像朱至说的那样,朝廷的官位毕竟有限,天下读书人有多少?
难不成考不上科举,当不了官的读书人就不能朝另外的方向发展了?
只要能做出有利于设计,有利于百姓的人,就应该予以奖赏。
朱至希望泰定帝能开这个口子,激励各方的人才为大明所用。
“儿子附议。”朱雄英第一个表态,朱至的主意很好,那就应该支持。
天下读书人有多少,读了书就奔着当官来吗?可是当官的人能有多少?不当官难道他们这些书就白读了?
读过书的人算是开了智,如果朝其他方向发展,未必就不能做出有利于大明的事儿。只要有功于国,就应该赏赐对吧?
一旁的官员们都没反应过来朱至和泰定帝在说什么,结果朱至又出了那么一个主意。激励天下人才没有错,可听朱至的意思,这是打算让人怎么着?不再一心奔着当官读书吗?
这跟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好像有点冲突,但朱至在背后又补上一句,有功于社稷,好像又不对了。
然后是朱雄英的附议,附议个啥?
“陛下,但不知公主所禀何事,能让陛下如此欢喜?”单纯就是询问询问的语气,可是谁听不出来这是在打听内情,想知道泰定帝和朱至到底在说什么,后面这所谓的发展各方面人才,要发展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
“齐家村的稻谷已经丰收了,而且是往年丰收之年的翻倍。”泰定帝只顾着高兴,把一旁的臣子都抛之脑后了,如今他们问起,泰定帝也高高兴兴的告诉他们。
果然是稻谷。
可是这才几月啊,既然丰收了吗?
众臣子们听得如同置身梦中,不可置信的望向泰定帝。
“安和公主刚从齐家村回来,一天的时间,在众将士的帮助下,齐家村的稻谷全都收好了,而且给出了统计,确实是数年来丰收年的翻倍。”泰定帝喜形于色,自然也知道底下这些臣子未必相信。可是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这可真是天大的喜讯。”泰定帝已经重申,那就证明了事情的真实性。一众臣子连连道贺。同样也是喜形于色。
“所以朕要赏赐研究出粮种还有肥料的人,若没有他们苦心研究哪有这样的收成。”泰定帝嘴角弯弯,顺着道起奖励。
提到了奖励,一个个对视一眼,最后有人问出,“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奖赏?”
“封侯。”泰定帝没有犹豫的回答,“改进粮种以养天下百姓,功在社稷,封侯亦不为过。”
泰定帝都说了,功在社稷,确实封侯不为过。
朱至没想到泰定帝如此的大方,眼睛亮闪闪的盯着泰定帝。
“比照此例,凡能对社稷有功者,不一定需得在朝为官,朕都照赏。”泰定帝明显听尽了朱至的劝,认为赏赐赏赐,不一定非得给朝廷命官或者是出将入相的人。
“儿臣代天下各人才谢爹爹。”朱至高兴地冲泰定帝道一声谢。
“此类人才以后都由你来统管。”泰定帝想到朱至素来喜欢摸索各种各样稀奇的东西,为此朱至也赚了不少钱。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