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还是那位赵将军亡故,的确都要有个说法,此刻夜深了,不若待我与三弟商议之后,再给陛下一个交代?”
贞元帝盯了施罗一瞬,“朕便予你们一夜。”
施罗恭谨应谢,蒙礼再是不甘,也不敢在此时忤逆,他也抱了抱拳,与施罗一起往未央池行去,李云旗带着人守了整日,此刻忙跟了上去。
他们前脚刚走,杜巍便上前一步,“陛下——”
贞元帝知道他要说什么,制止道:“回殿中再议。”
杜巍忍下所言,贞元帝这时看向红着眼睛的德妃与李玥,她二人好似劫后余生,见贞元帝看过来,德妃又开始抹眼泪,“陛下,臣妾有罪,此番亦皆玥儿之过。”
贞元帝叹了口气,“虽是被栽赃,但玥儿的确有错,令他禁足半月,抄《礼记》反思,德妃你护犊心切,隐而不报,甚至敢欺君,也禁足七日思过。”
说着欺君,却只罚禁足,足见贞元帝对二人偏宠,而德妃与李玥虽解了谋害公主之危,可适才在御前所言,的确是欺君之行,眼下贞元帝网开一面,当着这么多人,她自也不敢托大,连忙拉着李玥跪在雪地之中谢恩。
贞元帝又看向崔慕之,不等他开口,崔慕之已自己跪下请罪。
贞元帝长叹一声,“慕之,你身为臣子,出了这等大事,先想着保玥儿混淆视听,实乃欺君罔上,不顾法度,但体谅你初心不坏,朕罚你杖责二十,再夺刑部侍郎之职,禁足府中思过,你服是不服?”
崔慕之以额触地,“微臣罪有应得,谢陛下大恩。”
贞元帝对德妃和李玥宽宥,但对崔慕之的杖责之刑,好歹算皮肉之苦,再加上夺去刑部侍郎之职,倒也说得过去,但太后与皇后脸色阴沉,自是心有不甘。
本能令五皇子李玥万劫不复,却不想最终竟以阿依月自杀收尾,德妃与李玥的禁足无关痛痒,崔慕之的二十杖责,行刑之人多半会见风使舵,届时一点儿外伤,对崔慕之而言不过尔尔,他年轻体壮,半月又可生龙活虎,而刑部的差事今日可免,来日便可再封,左右是贞元帝一句话而已。
太后牵了牵唇,看向了侍立在旁的秦缨,“云阳,你实在是聪明绝顶,不仅救了煜儿和慕之,还令大周的处境峰回路转,实在是功不可没。”
太后温柔带笑,可在这茫茫寒夜之中,那笑意却未达眼底,一旁贞元帝看向他们二人,“不错,此番云阳力挽狂澜,谢卿也劳苦功高,朕明日重重有赏,但今天晚上,你们还需辛苦一番再回府,务必将所有证供查个齐备,免得南诏人纠缠不清。”
秦缨与谢星阑应是,贞元帝这才转身道:“母后与皇后今夜也辛苦了,时辰太晚了,母后身体不好,皇后还是早些将母后送回宫中歇息,免得染了风寒,南诏之事,朕与几位爱卿再行商议便可。”
太后笑了笑,“也好,哀家年纪大了,的确不宜多操心,起驾吧——”
太后与皇后起驾回永寿宫,贞元帝便与几重臣返回勤政殿,不多时,花房之外的人便散了大半,崔慕之行刑之前尚是戴罪之身,自有将他从天牢提出来的御林军上来拿人,临走之前,崔慕之又看向秦缨。
他目光深切,看得秦缨一阵头皮发麻,“崔大人有何事?”
当着谢星阑,崔慕之也不掩饰,径直道:“此番幸是有你,否则我与五殿下皆难脱身,崔氏,多半也要岌岌可危。”
秦缨蹙眉,“我并非——”
“我知道你不是为我。”崔慕之打断秦缨,又扬了扬唇,“但我仍十分感激你,待我解了禁足,我再去登门致谢——”
秦缨无奈道:“我既非为你,你便无需如此。”
崔慕之只温文看着她,并不多言语,但如此,愈发显得他十分坚定,见一众御林军侯着,他不再耽搁,转身前往天牢受刑。
秦缨摇了摇头看着崔慕之走远,一转身,却见谢星阑站在飞檐阴影之下,眉头紧紧拧着,似在极力忍耐什么。
醋意
待问完证供, 已是二更初刻,谢星阑与秦缨返回勤政殿复命,刚走到门口, 便见长清侯崔曜与夫人明氏红着眼眶从殿内出来。
两方打了照面,崔曜还未言语, 明氏先殷切地上前来,“谢大人,县主, 此番这案子,真是多亏了你们——”
明氏言辞恳切, 不等应声, 又感激地看向秦缨, “往日不知县主如此机敏, 此番若无县主看出那南诏公主的计谋,不管是慕之还是五殿下,都要受她迫害, 我真是……真是不知该如何感谢县主了——”
秦缨认真道:“都是公事,夫人不必言谢。”
明氏满面欣慰,越看秦缨越觉喜爱, 甚至上前拉住她的手道:“慕之此番实在妄为, 陛下罚了二十杖责已经算好了,我本以为, 此番他难逃一劫了,等之后陛下不生他的气了, 解了禁足, 我与他父亲带着他去侯府致谢。”
秦缨忙道:“夫人,其实——”
“好孩子, 你不必解释——”
明氏拍着秦缨手背,感叹道:“我都明白,从前是慕之不懂事,亏得你大人不记小人过,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