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七零之离婚后我干起了媒婆[穿书]> 七零之离婚后我干起了媒婆[穿书] 第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零之离婚后我干起了媒婆[穿书] 第14(2 / 3)

等着的还有阮清。

吴家两口子在城里生活了半辈子,几乎没这样走过山路,实在有些吃不消。但是见了未来亲家,该有的气势还是要有。

“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阮清。”

见来人走近,阮清主动上前自我介绍。

吴母赵月娟之前已经从儿子的嘴里听说了,知道她是女方请来的媒人,于是也不失热情的回道:“你好,我是永贵的母亲,这次我们两家的事要请你费心了。”

“都是应该的。两位一路奔波,累坏了吧。我们这里就是山路不好走。”

吴父吴向前毕竟见过些世面,与众人打完招呼后,他矜持的背着手,遥望远处的山头,“还好,还好,起码空气很清新嘛。”

“叔叔说的对。”阮清道,“家里就在不远处,几位赶紧到家里歇歇脚吧。”

“是啊,家里坐,家里坐。”王大有热情的邀请着。

农村久不见热闹。王家的城里亲家今天要上门,村民早就得到了消息,大人们不好意思明目张胆的跟着看,小孩子们可不管这些。

一群半大的小子一路上嬉嬉闹闹的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一直目送他们进了王家的大门,才意犹未尽的跑远了。

对于城里准亲家的到来,王家可是做足了准备工作的,力图对方能充分感受到自家的热情。家里就连喝水的杯子都是新换的。

没人不喜欢被重视,感受着王家的殷勤,吴家两口子心里渐渐舒坦起来。

等吴向前和王大有那边渐渐聊顺了之后,女人这边,阮清便也带起了话题。

“阿姨,你平时织毛衣吗?”

赵月娟道:“要织的呀,永贵和他爸每年的毛衣毛裤可都是我织的。”

“是吗?城里的花样子肯定很多吧?”阮清说着看向李桂兰,“我婶子也织,不过我们只在冬天农闲时有时间。”

李桂兰立刻接话道:“是啊,前几年我家的毛衣也是我给织的,不过菊香那孩子随了我,也是心灵手巧,自她大了,家里这些事就都是她干的多了。”

“菊香确实是个能干的,她姨,你把孩子教的很好。”此时,赵月娟也不吝于释放善意,“能娶到她,是我们永贵的福气。”

“哎呀,永贵这孩子我看着也很喜欢”李桂兰顿时笑开了,好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说。

她是吃商品粮的

寒暄了一阵,就到吃午饭的时候了。王家准备的是白面长面,外加几碟子自留地里摘来的黄瓜拌蒜。

吴家此次来,带有提亲的意思,充分展示了低头娶媳的诚意。等告辞离开时,两家人对此次的会面感到很满意。

赵月娟拉着阮清的手,说道:“闺女,今天和你说的话少,改天来家里玩。”

阮清道:“阿姨,你放心,过两天我定会登门拜访的。”

到时候就是说彩礼的事了。

本来中间还有一回女方踩门的环节,但吴家在县上,路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王菊香近水楼台,早就不知道踩过多少次了。于是王家一商量,索性也就不折腾这虚礼了,直接进入正题。

阮清抽了个大家都有空的晚上,到王家去问两口子的意思,“叔,婶儿,彩礼的事你们有打算了吗?”

“有是有,但城里的事我们接触的少,就怕说错了惹人家笑话。”要多了吧,是害了女儿,要少了,怕人家说自家女儿不值钱。

王大有两口子为了这点事,已经商量了好几个晚上了,甚至很早就跟做队长的堂兄弟也商量过,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参照物。方圆百里,闺女嫁到城里的少之又少,实在没有先例可循。

“叔,婶儿,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咱们农村跟城里的习俗不同这也是正常的。反正咱们是嫁女儿,彩礼由咱要,你们就按照咱们农村的风俗来好了,想来吴家也是早早就打听过了的。”

“要不,你先跟我们说说城里彩礼是咋个要法?”李桂兰还是有些踌躇。

城里的彩礼,阮清自然也是早就打听过的。

“彩礼嘛,虽说地方不同,可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穷有穷的要法,富有富的给法。比如有人讲究“三转一响”,上海牌的手表,蜜蜂牌的缝纫机,永久牌的自行车,再加上一台珠江牌的录音机,觉得这才叫上档次。”

王大有两口子听着脸色都变了。阮清笑笑,继续说道:“当然,讲究这些的基本上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那就打家具,买衣裳,城里人有的讲究四季衣裳,就是四身儿衣裳,有单有棉,有长有短,意思是要保证结婚后一年四季都有衣裳穿。再一般的,双方就商量着给上几十块钱,婚后的日子让小两口自己去奋斗。”

这么一听,王大有顿时觉得自己计划的不是太过分了。

“闺女,那你听听我们的意思。你看,菊香成家了,家里还有她两个弟弟不是,这闺女要管,儿子也不能不顾,我和你婶子的意思,菊香和永贵两口子以后就都是吃公家饭的了,咋也能过到人前头去。”

“所以,我们想多要些彩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