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闻言,心内皆酸涩无比。
卢氏偷瞟了一眼李氏,见其仍面带微笑,便故意道:“罗夫人与郑阿姊于平城旧宫之时有孕,陛下只着了梁太医与刘太医问诊。那高嫔有孕,若非李夫人您照顾,现下里母子是否平安都未可知。如今昭仪将知有孕,陛下便着了太医令与侍医令一同伺候,陛下对昭仪果然是上心上意啊。”
郑氏冷哼一声,酸涩道:“若此番是皇后有孕,倒亦罢了,毕竟是中宫嫡妻。可昭仪位分再高,亦不过与吾等一样是陛下妾室。”
略略一停,郑氏接着道:“不知这七年于宫外,昭仪学了何等狐媚之术,令陛下对其如此偏宠。”
李夫人心内亦是愤愤,只其素来以贤德示人,故强压心火,面带微笑,道:“阿妹们言重了,昭仪出宫多年,与陛下久别重逢,虽说陛下对昭仪是略有偏宠,吾等亦不可妄加非议。”
郑氏本就快人快语,听李氏如此言,心内不悦,接口道:“夫人,您素来待人以诚,于宫中亦是人人敬畏,昭仪之位本就该由夫人居之!”
李氏微微皱眉,轻斥道:“得亏此间只吾姊妹三人,若被旁的人听了去,岂非陷吾于不义?”
见郑氏垂目不语,李氏转了口气,道:“阿妹为吾鸣不平,吾岂能不知阿妹之情?吾既无子嗣,如今陛下又予了协理之权,于吾而言,位分高低又有何异?”
双手分别握住郑氏与卢氏之手,李氏又动情道:“于这深宫之内,二位阿妹便是吾至亲至近之人。你等皆正值青春,郑嫔如今又即将产子,吾如今所思所虑,不过是为了阿妹们日后之路罢了。”
郑氏、卢氏听得动情,郑氏急忙忙道:“夫人厚爱,阿妹们自感激不尽,日后于宫中诸事,但凭夫人做主。”
卢氏亦点头示意,心内自是以李氏马首是瞻。
皇后宫内,冯氏亦得了消息。
冯氏本这几日正与袁氏相商太子择孺子之事,因而此刻袁氏亦同在殿内。
太医令执掌太医监,按例只近侍皇帝一人。侍医令统领宫内所有女侍医,一应妇人之症皆由侍医监侍候。
宫中虽说已有诸多妃嫔生产皇子与公主,然而便是太子出生,亦未由此二人共同问诊之例。
袁氏偷偷瞧了一眼冯氏,见其满脸愤恨之情,便心内暗叹一声。
袁氏向来多智,心内亦是自负之人,然无母族依靠,平日里只得依附于皇后。可皇后却是个聪明有余,城府不足,有智无谋之人。此刻瞧她这般神情,袁氏便知须当好言相劝,方能不令其惹怒皇帝,以免误了太子择孺子之事。
袁氏执壶为冯氏沏满杯中之茶,一脸云淡风轻对冯氏道:“陛下既可以桃代李,令昭仪入了宫,此时着太医令与侍医令一并问诊便算不得什么。”
冯氏冷笑一声,呛白道:“算不得什么?难道要陛下将吾这皇后之位予了那再醮之妇,才是‘算得什么’?”
袁氏知冯氏恼于自己之言,却只浅浅一笑,道:“这普天之下,唯皇后堪称母仪天下,皇后之位,又有何人可取代?昭仪圣宠愈隆,皇后您之地位愈稳啊…”
不待袁氏道完,冯氏不屑地打断道:“笑话,吾是皇后,先太皇太后钦定,于其一个再醮之妇有何相干!”
袁氏忙道:“是妾失言,皇后莫怪。妾素来以皇后为上,万事皆以皇后为重…”
冯氏不耐烦道:“这些个唐哉皇哉的话就免了吧,直言便是。”
袁氏点了点头,道:“妾不知轻重的言一句,皇后您切莫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啊!”
见冯氏一脸狐疑,袁氏掩嘴一笑,道:“皇后,其意有二。一则,昭仪是您名义上之阿姊,其若得子,必可为皇后所用;二则,陛下愈是偏宠于她,招人嫉妒在所难免,无需皇后出手,自有她人代劳。”
见冯氏似入了耳,袁氏继续道:“如今皇后便该以逸待劳,只安心眼下太子之事,如此便可令陛下欢心。”
冯氏此刻方明白袁氏之意,笑道:“夫人果然聪慧过人,吾当真未看错于你。”
是非弄(一)
这日天气晴好,禾正于苑内与元瑛玩耍。
有内侍来报,李夫人、郑嫔携郑荞求见。禾自那日于李氏宫内见了郑荞,便起了爱才怜惜之心。听闻几人前来,便急忙让进了内苑。
过了春分,苑中花草日盛,郑荞见倚德苑内春色满苑,开心道:“昭仪,您这苑中春意盎然,景色着实迷人。”
不待禾出声,李氏便笑道:“傻孩子,陛下知昭仪爱花,便着花匠移植了各色奇花名卉,苑中之景自是宫内独一无二。”
禾微微一笑,对郑荞道:“荞儿,春风和暖,你若欢喜,吾便着人将琴置于苑中,吾来抚琴你来和歌,可好?”
郑荞闻之,眉欢眼笑,高兴十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