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了什么”。
虽然两边不在一个频道,但慢慢表示她聊的很高兴,足足五分钟后,才将话筒递给老爸。
时长转换过来都是钱,而且贺东川要说的早说了,所以没浪费时间,说了句:“您要是没别的事,我就挂电话了?”
面对孙女和儿子,贺父态度截然不同,语气严肃地说:“挂吧。”
于是通话结束。
……
因为怕苏家两老等得着急,所以苏婷寄包裹时选择了急件。
只是包裹送到县级以下单位后,再急的件也走不快,所以苏家人收到取货单,从公社邮局取回包裹已经是八月中的事。
和苏婷想的一样,苏父苏母的确早就在盼着闺女女婿回来探亲了,不止他们盼,她哥哥嫂子,侄子侄女,甚至大队里那些人都在盼。
但这些人也不都盼他们好,还有不少看热闹的,乡下就是这样,特别是同宗同姓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沾着亲带着故,人与人之间来往非常密切。
这样有好处,出去不用担心受欺负,出什么事回大队一吆喝,帮手要多少有多少。
但坏处也有不少,宗族内部陋习多,像苏家大队,到现在都保持着男人娶媳妇、生儿子要交人丁费的习俗。
再就是攀比成风,有没有儿子、儿子有没有出息、闺女嫁得好不好,都能成为比较的理由。
而苏婷,就是同龄女孩子中嫁得最好的,甚至往上、往下倒几年,都找不出嫁得比她更好的。
所以打她结婚,就成为了大队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苏父苏母呢也有点虚荣,没少在外炫耀苏婷寄回来的东西,这不虚荣不行啊,他们不往外炫耀,大队里那些人不定能说得多难听。
就算苏母不在乎自己的面子,也受不了闺女成为人们口中的小可怜。
因此,在收到闺女寄来的信,得知他们计划暑假带着孩子回来探望自己,没到半天,苏母就把这事宣扬开了。
大队里那些人听说这消息,羡慕的有,看衰的也有。
羡慕的很简单,单凭苏婷嫁的丈夫,她可以算是大队里最有出息的姑娘。
这年头城里和乡下的日子不说天壤之别,其中差距的确不小,城里人吃的是商品粮,每月还有各种供应,而农村人什么供应都没有,想吃肉只能等年底杀猪,平时想买点针头线脑都得费尽心思,难住他们的不是钱,而是票。
票证年代,有没有票太重要了。
而一个人有没有票,要看他/她有没有城里户口。
老话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妇,姑娘家自身条件过硬,想高嫁应该容易。但这年头农村个人条件再出挑的姑娘,也不如城里有户口的普通姑娘。
因为户口这东西,并不能通过婚姻得到,甚至因为孩子户口随妈,娶一个没有城里户口的女人,就意味着家里要多出几个没有城里户口的孩子。
负担太重了。
所以大队里的姑娘,能嫁到公社就算嫁得不错了,要是能进城,谁说都要夸一句有出息,而像苏婷这样直接嫁到首都的,可不就是顶有出息嘛!
什么?苏婷丈夫目前不在首都当兵?
哎呦可不能这么算,兵能当一辈子吗?他迟早要转业的,转业都是回当兵前的户口所在地,苏婷公公婆婆都在首都,他丈夫户口当然也在首都。
什么?万一苏婷丈夫当一辈子兵?
那就更有出息了啊,看苏婷公公就知道了,能当一辈子兵的都是能耐人!
怎么想,苏婷这辈子都过得差不了,他们这些人看着,心里怎么能不羡慕?
这有羡慕的,就有嫉妒的,否则苏婷走后,大队里的流言也不至于越传越不像话,一度有人说她要被抛弃,离婚回老家了。
为这些流言,苏母这两年没少跟人斗气,要不是这样,她也不至于每次闺女寄东西回来,都要拿出去炫耀一圈。
都是为了让人知道她闺女过得好啊!
苏母的炫耀的确很有效果,至少现在没什么人说苏婷过得不好了,但也有新的声音冒出来,说她嫁得那么好,哪还能看得上娘家,结婚两年多没回来,以后估计也不会回来了,老苏家这闺女啊,算是白养了。
也有人说老实话:“苏婷两年多没回来是因为她嫁的远,要真看不上娘家,不孝顺,她能隔三差五往家里寄东西?如果这能算是不孝顺,那我希望我闺女别那么孝顺。”
结果那些人还很振振有词:“你懂什么?苏婷买的那些东西,对咱们来说很贵重,但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毕竟是亲爹妈,她要是一点表示没有,说出去多不好听,闹大了指不定还要影响男人前途,用小钱换好名声,多值啊!”
“回来就不一样了,花钱不说还费时间,特别是她男人,级别那么高,肯定很忙,哪能请那么久假陪她回娘家。再说她出去见过大世面的人,哪还能看得上咱们这穷乡僻壤,等着吧,她肯定不会回来了。”
苏母被这些话气得够呛,但偏偏说不过别人,所以一得到闺女女婿要回来的消息她就宣扬了出去,就为了打那些人的脸。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