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1933时空逆流> 第贰七零章 情报首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贰七零章 情报首席(2 / 4)

,立即派出安保机器人前往日本,保护杨宣诚的安全。

在日本上海派遣军初露败象的时刻,东方建意外被调离收发室。于是负责日本内部反间谍业务的内务省警保局,就立刻决定对杨宣诚进行刺杀任务。本来他们打算抓捕,但却怕引起王家巨大的反弹。毕竟警保局早就知道王家接触过杨宣诚,但他们对于杨宣诚和王家的关係并不大清楚,基于保险起见,警保局打算藉由黑龙会之手,用街头斗殴的方式。以不小心波及杨宣诚这个路人的治安事件,除掉杨宣诚。

贺耀祖并没有收到警保局打算动手的情报,不过这不妨碍小璦派出的保护小组在事情爆发的关键时刻,为杨宣诚挡下致命的子弹,并将被武士刀砍伤后背的杨宣诚,藉由隐形飞碟,快速送往台北就医。

杨宣诚在获得治疗醒来后,第一句话竟然是:「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麻烦你们送我回中国驻日本公使馆,我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不过他的坚持,在见到从家乡来的家人之后,随即软化。就像在民国卅七年,面对当时湖南省主席程潜邀约回乡担任省府秘书长一样心动不已,时任台湾省顾问的杨宣诚,念念不忘的就是家乡、亲人的温暖。后来局势逆转,导致他不能返乡,思乡的情绪,让他在面对后来老蒋总统的不断诚恳邀约,皆以年老体衰予以婉拒。老朋友贺耀祖十分了解他,所以当他遇刺的当下,立刻将他的所有亲属,全部转移到台北,藉此打动这名未来名动天下的情报大佬。

贺耀祖考虑的很周详,他知道自己如果单纯把杨宣诚的亲属送到台北,说不定会让杨宣诚误会自己用家人要胁他。所以贺耀祖等了几天,把东方建被捕和拦截杨宣诚电报的证据,一古脑的送到杨宣诚面前,然后这才正式出面和他详谈:「朴园兄,把贵亲属送来台北,实属不得已,我们已经接获情资,日本人在暗杀你不成,卧底又被捕获的情况下,打算鋌而走险,抓捕你的家人,藉此要胁、策反你,替日本收集国府情资…。」

杨宣诚听到这里,忽然怒拍了桌子,站起来说:「我杨朴园岂会因小家而忘国?贵严,你也太小看我了。」贺耀祖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会小看朴园兄呢?对我来说,明知朴园兄有难,而不出手,这才是小人行径。」即便杨宣诚知道对方是想招揽自己,但对方不提,自己也不吭气,两人就聊聊往事、间话家常。接下来几天,贺耀祖仍不开口说什么,只是带着他参观王家的情报设施。监听、破译这都不算什么,除了比国府设备好一点,破译快一点,杨宣诚也没多大惊讶。但是等到他见识到卫星空拍图,杨宣诚完全不淡定了。紧接着,报纸上出现「日本战败」几个斗大的字,杨宣诚立刻主动去找贺耀祖。而贺耀祖知道时机成熟了,花了三天游说杨宣诚…,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

杨宣诚已经不是第一次站在会议室的简报桌前侃侃而谈,只是这次简报的对象,从王绍屏变成九位夫人:「根据卫星空拍图的显示,我们发现朝鲜半岛平安北道的龙川郡有日军的大幅调动。其中有几个过去没见过的砲兵部队,可能是日本新编成的砲兵旅团,有着过去所没有的新式105、150等各式榴弹砲。运载工具也从马匹拖拉变成卡车牵引,而且正往新义州的外港龙巖浦集结。率先抵达的一个砲兵旅团,已经展开工事佈署。根据我们三军情报署的研判,日本有可能藉由演习,在辽寧安东一带製造事端。不过令我们感到疑惑的是,安东除了边境守军,似乎没有什么重大军目标,值得日本人动用三到四个新编成的炮兵旅团…。」

小璦立刻像个小学生一样举手,一副快点名我、快叫我的样子,让杨宣诚有点哭笑不得:「这是主席的夫人吗?这也太天真烂漫了吧!」杨宣诚无奈地伸手随便指了一下,示意小璦可以说话,没想到令他更讶异的事还在后面。

「报告情报首席…。」虽然杨宣诚不只一次在会议上听到王绍屏正式这么称呼他,当时他都不以为意,认为这是王绍屏惯用收买人心之举。但主席的夫人也是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这就让他吃惊了。他快速回想这段时间在台北的工作,他发现王家人对于官阶、职位都是根深蒂固打自心底的尊重,只要在公开场合,那怕是王绍屏私人秘书,王家人也不会轻忽地随意叫人家名字,通常都会礼貌的称呼一声「某某秘书」。这让杨宣诚感动了,这代表着王家人对于专业领域的敬重与推崇,完全不像国府那里,得托关係、走后门,才能安排个适当的职位。

杨宣诚这一闪神,小璦再度礼貌地叫一声:「情报首席。」这才让杨宣诚手忙脚乱的在空中虚扶一把,连忙地说:「夫人不必如此,有话请讲。」

小璦大剌剌地根本没有发现杨宣诚心理的震撼和转折,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前些日子,我家阿那答要我为大韩民国流亡政府建设一个军事训练基地,好像地点就选在安东地区的一个叫做丹东的小村庄…。」

杨宣诚听到小璦这么说,用力地拍了自己大腿一下,然后像似喃喃自语地说:「这就说得通了,日本一定认为这个基地是东北军私下支援建设的,所以他们打算透过攻击这个韩国反抗势力,直接打击东北军,并间接影响自由联盟的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