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1933时空逆流> 第壹九四章 巡视领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壹九四章 巡视领地(3 / 5)

王尚泰早在1901年就掛了,世子尚典于1920年也掛了,世孙尚昌在1923年得盲肠炎,也死了。世曾孙尚裕才十五岁,而且控制在日本人手上,要求现在佔领琉球的王家军出兵东京夺回世曾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

何况和台湾一样,在某些有心人士散佈流言下,很多琉球人开始相信日本人是故意让王家打下琉球,希望藉此正大光明处死琉球王室后裔;另外,王家只是偷袭成功,他们绝对守不住琉球,在大日本帝国战无不胜的联合舰队出动后,王家必定会放弃琉球。尤其以目前琉球人亲眼见到的王家军,人数的确不多,相较于他们见过的日军,王家的确屈居劣势。这一切都让琉球人对于琉球的安危感到忧心忡忡,对于琉球王室回归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由于心态的转变,琉球人对王家的军管,开始有点不耐。即便王家的管理比日本来松散,但在人为的煽动下,军管就是顶摘不下来的帽子。外加有人刻意利用松散的管理,开始破坏治安,更让琉球人心开始动盪。一些反抗的因子开始冒头。

曹錕到了首府那霸,了解了情况之后,自动请缨坐镇琉球。王绍屏充分给予信任立刻任命曹錕为琉球总督。曹錕走马上任,断然採取三项措施,一是增加政府威信,二是政府的亲和度,三是严刑峻罚整治治安,并积极搜捕散佈谣言的阴谋份子。

他增加政府威信的方式很简单,先是介绍自己,然后公布自己担任总督。可能会有人有疑问,这有个屁用?但这屁还真有用。首先琉球人还是迷信天朝上国的,现在曾经担任过天朝上国总统…也就是相当于皇帝傢伙来统治琉球?这就好像退休总统选里长,能不高票当选吗?至少琉球人暂时忘了他们的国王。

增加亲和度,他也不搞什么王家军助割,造桥铺路…什么的,就公布一项,准备选举议员,让琉球人和天朝上国总统共同治天下。没错!这就是曹錕公布的原文,只不过用中文、日文、琉球汉字等一起公布。他怕读书识字的人不多,还找了一些读书人,到各个茶楼酒肆、甚至就在社区巷口,不间断地宣传,而且还让警察挨家挨户登记选民,当然啦!顺带查阴谋份子。

另外,王家军代替警察,日夜巡逻,一有现行犯,只要是偷窃、抢劫,无论罪刑轻重,不经审判,现场枪决。让原本蠢蠢欲动的有心人士几乎不敢再有任何举动。开玩笑!这是玩命呢,谁吃饱太间,敢以身试法?

搞到最后,琉球人现在只热衷三件事,一是报名从军(警),二是应徵王氏企业,三是积极准备议员选举。怎么积极呢?一是积极参加政见发表会,每一场政见发表会,几乎都座无虚席;二是收听电台的候选人评论会或研读选举周报。这两样都是黄潮生帮助曹錕想出来呼咙琉球人的玩意儿,让他们脑袋里没空想别的。因为这些都是首次出现,而且以廿一世纪的传播技巧,随便也能拿出既新奇又有趣,让琉球人一下子就沉迷进去的东西。就这样,才三天,琉球全境安定下来。

留下威服琉球的曹錕继续震摄琉球,王绍屏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往北走,前往北海道。途中经过日本各地,浮空母舰飞到肉眼难以辨识的高空,避免任何意外。但喜欢恶作剧的王绍屏,怎么也不肯放过这个恶整日本的好机会。他派出飞碟,隐形的飞到适当的高度,然后大量投掷宣传单。宣传什么呢?宣传日本海军贪污腐败,陆军在中国姦淫掳掠的真相。要讲日本海军贪污腐败很简单,直接把1914年日本海军收受回扣的「西门子事件」旧事从提,并暗示从1920年开始的八八舰队更加不堪,再附上取材自英国军舰上的内部华丽装饰,移花接木让日本海军忙着去澄清。另外,日本侵华的恶行报导,后世一大堆,剪辑翻译成日语之后,就是最佳的反战素材。或许这些玩意儿对日益走向军国主义的日本没啥用,但能噁心一把,王绍屏是绝对不会放过。谁叫他们老是噁心自己?后来证明,这招的确弄到日本政府,光是回收这些违禁宣传品,就花了不少功夫。

抵达北海道之后,王绍屏发现北海道的情势比琉球严峻多了,日本从1869年开始移民,共有约300万人移居北海道,连四国都移居来此不少。让这里虾夷族原住民彻底沦为少数。而佔多数的日本人反抗意识又很高,这让王绍屏十分头痛。吴佩孚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指出北海道可以分而治之,首先当然是拉拢虾夷族,给予他们更多的福利;另外,北海道因为地广人稀,加上林业与煤矿发达,经济以农、林、矿为主。但受大萧条的影响,林、矿业皆损失重大,失业人口颇多,吴佩孚认为这些失业劳工也是可以拉拢的。至于反抗最力的莫过于早期移民过来的武士阶级,这些人都明治时代受屯田兵制吸引的失业武士和没落的士族,半农半军,所以农民在这里一点也不纯朴,反而十分难对付。

不过这些人歷经几代,已经都成了地主,真正耕种的反而是佃农。于是吴佩孚搬出王绍屏那套二八减租、耕者有其田…,加上冯玉祥在旁边乱出点子,生搬硬套他从苏联那里学来的三两招,自己变招的玩,一会儿非暴力公审土豪劣绅,精神虐待他们;一会儿搞集体学习,让地主亲自下田学习劳动精神;另外,还用各种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