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1933时空逆流> 第壹六九章 国联决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壹六九章 国联决议(3 / 7)

了,谁会想让这两个超级大国加入国联这个英法能独自操纵的国际组织呢?这让鲍德温感到顏面尽失。

在大家纷纷赞同前两位对託管意见的发言之后,自由国家党的外务大臣约翰?西蒙子爵这时开口说:「假若大家都赞成国联託管,那么接下来的麻烦就是适法性的问题,我们该用哪一条国联规约呢?对于非主权国的王氏集团,我们又该怎么定位呢?还有託管不可能永远,这些佔领地未来该如何处理呢?是自决独立?还是归给某个国家治理?」他说完这些实质性问题,内阁大臣们又开始头痛了起来,因为法规的适用性的确关係到英国的直接利益。

尤其这些大臣再怎么是外交白痴也很清楚,一旦英国赞同这些佔领地由国联託管,那代表着这些地区将有机会秉持着1918年1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当中的「民族自决原则」进行最后归属的公民复决。毕竟国际联盟託管地是指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国际联盟规约》的第22条而成立的一些区域。而这条规约就是英法等一战战胜国利用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公正解决殖民地问题等主张包装出来,目的在于支解敌对地同盟国殖民地与保护国时,有名正言顺的依据。虽然当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承诺只在欧洲范围内,实行民族自决权。但后来这条规约几乎遍及全球战败国的领地与殖民地,难道只准英法放火的引用,不准王家点灯的落实吗?

即使英国想用国际联盟直属託管的理由来新创法条也不可行,因为直属託管也有前例可循。例如国联本身曾直接管治萨尔15年,后来仍经该地区全民公决回归德国。即使目前国联还直接管辖治理着德国和波兰争议的但泽自由市,但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最终仍会有「最后解决方案」,而非永久託管。(事实上,但泽自由市的託管时间由1920年11月15日至1939年9月1日止,一开始是与波兰为关税同盟关係,后仍被纳粹德国以武力收回。)当然国联託管不一定得先讨论「最终方案」,如果英国现在非得让王家的佔领地找个主权国来託管,那德国和波兰不就会因为但泽市归属立刻打了起来?但如果真让王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政权然后最终独立的话,那东亚的局面会变成怎么样呢?所有英国阁员忽然觉得背脊发凉,全身起鸡皮疙瘩。

正当内阁集体陷入沉默,努力思考当中得失之际,一直找不开口机会的邱吉尔把握住这个空档,自心满满地说:「当年我们扶植日本对抗帝俄和苏联,又扶植大清帝国制衡日本,难道我们现在就不能这么做吗?不敢明目张胆的扶植苏联、日本,难道不能协助中国南京政府收回这些『失地』吗?据我所知,王家是以日苏非法侵略取得不当领土为由申请国联託管,而他们现在佔领的土地不是当时中国的失土,就是藩属国,我想南京应该会很有兴趣的。还有,我记得1928年,台湾有个民眾党向国际联盟控诉日本在台的总督府以鸦片膏买卖所得为日本本国的财政收入。国际联盟之国际鸦片调查委员会还在1930年2月19日派遣委员三名、两名书记抵达台湾进行调查。这一切还是目前国联秘书长,也就是即将卸任返国出任我国驻义大利大使的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亲自过问的,我想这个民眾党应该也可以给神奇杰克找找麻烦吧?除此之外,日、苏在自己原有土地上经营的应该不是一年两年,出现个游击队、反对党什么的,应该也不难吧?」邱吉尔可是为了这次会议下了苦功准备,但是一开始都找不到机会表现,这下终于让他感觉有点扬眉吐气了。

外务大臣约翰·西蒙子爵听了邱吉尔的话之后,接着他的话提出自己地疑问:「扶植游击队、反对党这些还好说,我们也算驾轻就熟。但我记得派驻王家特使贾米森爵士说过,南京政府的真正统治者蒋先生和杰克王关係很好,他们之间也有特使居中联系,我想南京政府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意思办。」

邱吉尔不屑地哼了一声,本来想点燃他心爱的雪茄,但看到首相先生又开始咳嗽,他忽然想起了这任内阁为维持首相健康,大家不得吸菸的规约,心里咒骂了一句:「老不死的傢伙,赶快下台吧!这样我才能继续好好吸我的雪茄,没有雪茄,我哪有完美的灵感?」

即便心中对自己的地位不够高,必须迁就其他人感到有点不爽,但对这次的议题,邱吉尔可是有备而来。他收起了雪茄菸,清清喉咙地说:「南京政府?大家可能都不太注意sis(英国秘密情报局)的报告,先不说最近杰克王和蒋的关係非常紧张,光是南京内部各种派系对王家纷纷下手这件事就足够让我们从中作文章了。还有,sis还有一份已经证实的消息,中国共党的党中央已经流窜到川南和西藏的边界附近。如果南京政府不肯配合的话,透过西藏,难道我们不能给南京政府也找找麻烦吗?假如国府还是那么不听话的话,那我们就给他们大麻烦!」

所有阁员听邱吉尔这么一说,忽然又觉得适法性是小问题,王氏集团身分也没关係,甚至这些託管地的未来也不会形成多大威胁,甚至整个东亚好像都还在英国的掌控之中。于是纷纷盛讚邱吉尔是东亚通,对远东十分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