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1933时空逆流> 第壹五三章 黄沙滚滚阿拉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壹五三章 黄沙滚滚阿拉伯(2 / 5)

理。当然如果没有畅卿先生把整套想法整理成完整政策,并说服委员长同意这样佈局,我们独自想要游说委员长,也不可能获得目前的进展。曾师父,如果你老人家还不信目前委员长的态度,可以问问林蔚,林大哥啊!他可是委员长的亲信!」

自从到海外以来,林蔚的眼界开拓不少,看事情也不再和国内那些军人一样只盯着国内自家一亩三分地;而且他自己也知道,虽然他还是忠于委员长,不断给委员长透露王绍屏这边的内幕消息,但在其他同僚眼中,他身上这个王氏印记已经是去不掉了,所以他也就多加配合王绍屏的计画,甚至也会和委员长耍耍小心眼,呼咙他了。这次庞大的礼送共军进入新疆的规划,就是他和杨永泰花了几个礼拜视讯讨论出来的。没错,为了好好和杨永泰联系,王绍屏让留守满庄的王绍源给杨永泰送了一套小型核能电池的笔电,让他随时能和王绍屏联系,以应对南京方面那些不安分傢伙层出不穷的暗箭。

原本陷入沉思的林蔚,听到王绍屏叫到他的名字,像是大梦初觉般的反应过来说:「呵呵,问我啊?我认为委员长的确有那个胸襟和眼光,但他身边的那些人就不见得了,吃不下装备所,眼看到手的四川,他们怎么可能放手?而且三人成虎,委员长会抱什么心思,这我真的不敢打包票,一切都得看你二堂哥的谈判技巧了。一般来说,那些眼高手低的傢伙,一定以为可以吃了肥肉,连渣都不用留给你;佔了便宜,连乖都不用卖一下。即便谈判顺利,后续还是有麻烦的。你知道的,委员长不可能事必躬亲,到时执行的时候做些手脚,就像封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一样,看似好心,却包藏祸心,不是整得我们七荤八素的吗?」

王绍屏一听林蔚这么说,再度苦着脸说:「大哥,我是要你来站台,不是来拆台的啊!唉!不过你说的也没错,说实话,如果不是想振兴国家,我觉得在海外我们还逍遥自在些。有时候真想一咬牙就不回去了,面对这些内斗内行,外斗软脚的傢伙,我们顾忌重重,他们却毫无顾忌,而且不择手段,真是令人心烦!」王绍屏这时把海外说的像朵花似的,但他绝对没想到,很快他又会在海外碰上大钉子,其烦心不下于国内啊!

另一方面在国内,果不其然不出林蔚所料,当王绍源将杨森等川军馀部的惨状报告给中央,王绍源都还没提什么条件,南京政府内部新成立的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会议里很快就吵成一团了。

说到这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因应日军发动热河战役。由时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朱培德和第一厅主任唐生智提议,为了整合中央党政军三方资源而成立的太上皇单位。虽然后来日军鎩羽而归,但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没有取消,行政院汪兆铭认为这是他把手伸进军委会的利器,而委员长则是一方为了安抚汪系,和其他党内失势或野心勃勃的小派系,如粤系胡汉民、老滇系朱培德、老湘系唐生智、晋系阎锡山,以及新崛起的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为了安内攘外,也不反对这个联合各派系,凌驾各级政府的超级决策机构的存在。

对于王绍源的报告,首先发难的是陈诚推荐而担任军委会总务厅新任厅长的封裔忠,他说到:「目前围剿共匪的五十万大军,正在陆续回到各自防区,但后续奖赏与抚卹的费用仍没有着落,甚至有些部队连早先开拔费都还欠着,这一切都得等秋收和年底海关结算之后,财政部拨款才能解决部分问题,所以对于杨森等川军残部,我们实在拿不出任何薪餉与补给。是否请财政部以特别预算发行公债再行拨款?」

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和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则给封裔忠碰一个软钉子:「目前中央正在积极费两改元,强化中央银行职能,以便发行新式法币,正急需大量预备金,而且财政部已发行公债十四多亿元,实在无力再支应庞大军费,这点还得请军委会各委员共同会商,看如何削减军费;如果军费再无限扩张,恐怕会造成国家破產。」宋子文话一说完,一片譁然,尤其是委员长更是十分不满,认为宋子文不应该在这种场合,公开提到国家庞大军费赤字问题,而且还是以国家破產作为要胁,直指军委会劳民伤财,有逼宫的嫌疑,毕竟他是军委会委员长。

其实委员长就是深知中央已经无财力再战,他才会同意王绍屏提议把共军赶到新疆的提议,毕竟只要维持在新疆边境驻军阻挡,比处处围堵像孙猴子在牛魔王肚子里搅得翻天覆地的共军,在中国腹地内捣乱来得容易多了,也省钱多了,何况协议中,是由孙殿英挡在第一线,中央又不花钱。

而为了这个计画,就像原本歷史上他藉剿共入川的秘密一样,除了在海外的王绍屏一伙人、王氏集团等机械生化王国知情之外,只有杨永泰和他自己知道。所以不知情的宋子文才会继续老调重弹,甚至公开反对自己。而这时他已经无法忍耐宋子文高调跋扈的作法,暗自下定决心要用孔祥熙换掉宋子文,担任新的财政部长。让宋子文兼任外交部长,作为特使到美国去活动,名义上是加强中美合作,实际上是眼不见为净。

喔,对了!共军已经逃窜西南,所以原来的南昌行营就因此裁撤了,后续清剿小部分共党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