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1933时空逆流> 第壹四九章 维和部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壹四九章 维和部队(3 / 6)

合起来逼它们就范,事实上,一战结束前后,当时国际联盟的前身协约国,就曾经对刚刚成立的苏联做过干涉,但效果并不好。实际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人出钱,协约国和同盟国打的精疲力竭,根本毫无馀力对付苏联;第二个原因就是苏联是大国,要征服它或逼它就范要很多兵力,还有很多钱,而始作俑者的英法,国内民意根本不想再打仗,最后只有波兰、日本等小国被忽悠着出兵,可想而知最后结果。这几个小国家被怂恿出兵吓阻苏联扩张,并帮助白俄继续抵抗,协约国所欠下的军费,到现在还扯不清楚。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当前现实的国际状况来看,在美、苏不小也不弱的情况下,他们不参与国联,凡涉及到两国的国际纠纷,国际联盟几乎都是无可奈何,所以国际联盟的威望必定是逐渐下降的。

而我提出来的维和部队概念将使得英法在不付出额外资源的情况下,就能重振国际联盟威望,这对长期操纵国际联盟的英法来说,他们当然乐观其成。当然,维和部队不可能真正介入大国纠纷,但国际联盟却能藉由维和部队介入弱小国家间的纠纷,这样国际联盟的重要性还是会提高。势必美苏也会想加入国际联盟,否则英法就会利用国际联盟维和行动的藉口,介入这两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什么叫势力范围呢?对美国来说,美洲就是它的势力范围;苏联则视波罗的海周遭为它的势力范围;一旦被其他国家介入,它们就会感觉自己的安全被威胁。但国际联盟又有着集体安全的名义,只要不入侵这些大国的本土,它们也不能正大光明拒绝维和部队进入它们的势力范围圈内。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国联,对于维和部队成立与否有一定的控制权。

中国目前是弱国,但如果以后復兴之后,势力范围是哪里呢?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还是整个东亚?无论我们怎么划定势力范围,在此之前,如果我们申请了维和部队,那就摆明请列强正大光明的进入我们的势力范围,何况现在不是势力范围受到威胁,而是国土受到侵略,我们怎么能让其他强国介入我们的国土内的事务呢?过去清朝就是不懂,才会期望在东北联俄制日,或者联日制俄,最后结果就是日俄的势力都进入东北,还在那里做了一场,而我们国家反而变成看倌,世界威望丧尽,这样还谈什么势力范围?相反地,如果是我们出兵参加维和部队,那就变成我们介入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还能建立国际声望。这样你懂了吗?」

王绍屏没办法跟林蔚举还没发生的韩战做例子,韩战就是以集体安全模式进入大国势力范围逼双方谈判解决问题的最佳范例,虽然当时是集体安全的第一次运用,有许多人还不了解集体安全有限度的干涉意涵,比方麦克阿瑟,他还是用二战传统的「完全胜利」的观念来执行有限度干预的集体安全概念,喊出打过鸭绿江彻底消灭北韩的口号,而导致共產中国正式介入,使得战事无限制扩大。虽然对苏联来说,以当时中共国力,也不过是代理人或弱国罢了,但压不住中国人多啊,所以打了三年多,最后还是两边谈判,一切恢復原点,双方都退回三十八度线。如果当时麦克阿瑟了解集体安全有限度干涉的意涵,那么出兵维护原来现状,立即和苏联进行谈判,那么就没有中共什么事了,那三年的战争就不用多打了。

除了韩战不能举例之外,王绍屏也无法让林蔚知道二战后的联合国和一战后的国际联盟之间的差异之处,主要在于大国否决权的设立,加强了列强对集体安全的武装控制权,使得大国之间的协商变得非常重要,就不会达到完全决裂,非战不可的地步,这也是冷战主要能持续五十年而没有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当然由于核弹的发明和扩散,减少了大国之间动武的可能性,也是重要因素。但不要忘了,1950到60年代,核弹完全是被视为可以使用的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有很大的原因是英法反对的结果,毕竟北约和华沙公约组织对峙的战场是欧洲。古巴危机之后,才开始进入「相互完全保证毁灭」的恐怖平衡,之后的70年代,因为美苏经济负担过重,国际才进入限武谈判的「低盪」缓和时代,而维系核武恐怖时代的和平,全都是有联合国这个国际舞台供冷战双方能持续谈判的结果,否则双方完全隔离,谁知道对方能保证完全毁灭自己,而没有把握先动手还是赢不了?又如何限武?这都是军事沟通的结果。

不过,毕竟联合国还没出现,王绍屏只能以当前的局势尽量举例说明。以在王绍屏有限的国际关係知识认知里,他认为联合国算是成功的。国际组织的成立不是为了解决所有的大小国际事务,主要是提供一个大国无法脱离的对话平台,藉此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爆发。联合国初期的韩战,各国就是不大懂这个道理,尤其麦克阿瑟拿到联军的指挥权之后,更是妄想无限扩张武力入侵的范围,而这样的逻辑就是引爆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当时全世界都完全没概念,以吓阻来逼迫谈判,才是集体安全的核心概念。

韩战之后,经过后来国际关係理论逐步完善,加上大国安理会否决权的设计和核弹的发明,确保了联合国能达到制止世界大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