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1933时空逆流> 第壹一一章 多的是有心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壹一一章 多的是有心人(1 / 4)

韦尔曼看的出来王绍屏似乎不大关心中日双方谈判的结果,但他还是克尽职守的把陶德曼交代的事报告一遍:「杰克先生」韦尔曼知道自己没有陶德曼和王绍屏那样熟捻的好交情,所以尽量客气的称呼王绍屏。「我们大使先生要我转告您,目前中日谈判已经僵局,日本无法接受从满洲撤军,并交还各地租界。日本已经退出谈判,扬言将要报復,还请阁下要特别小心。我们有情报显示,日本派出了精锐的武士,将要刺杀您,并窃取贵国新飞机的资料。另外,据我们在苏联的情报员获得的资料,苏联正用无息贷款正在交付他们最新还没量產的伊15和伊16战机,共计约五百架。所以日本人才有底气退出谈判。」

这些消息倒让王绍屏十分意外,尤其是苏联趁火打劫卖日本飞机,大发日本国难财。非常讽刺的,在原歷史的四年后,这两款战机本来将用来援助中国。不知道这次苏联提早卖自己还没装配的飞机,赚了多少钱?有没有像援助中国一样,派遣志愿航空队?

虽然王绍屏对于苏联援日的消息感到有点惊讶,并对韦尔曼的热心產生了好感,甚至于对韦尔曼的态度由客套转为亲切,但他对于这些讯息仍没多大重视,甚至没有告诉夫人团,以至于后来遭到不算大的小衝击。不过,韦尔曼对于王绍屏的亲切倒是受宠若惊,即使整个会面只有10分鐘,却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关係。

王绍屏需要的是这个年代的工艺训练,以便补足目前中国在轻重工业上多处空白的基础训练。另外,还有相关战术思考,让王绍屏能模拟当代军队的攻防能力,提供自家军队当作假想敌训练,以便防范当代对于先进武器的不对称思考。他能给德国的,则是稍稍把德国在二战中期的技术提早提供出来,增强德国在二战初期的实力,削弱欧洲列强的抵抗,以便让日本能提早进入东南亚,自己跟在后面收渔翁之利。

终于送走了韦尔曼,而且省了一顿午饭。但没想到去清泉岗报到,学开飞机的林蔚又跑来蹭饭了。他大老远就喊着;「台生!铁将军来了,赶紧开饭,我们得去泰安接人!」「谁是铁将军?」王绍屏有点疑惑,他好像没听过抗日战争前夕哪个高级将领姓铁,只有共党那边后来有个绰号叫做「打不死的铁将军」王震。这个绰号到了廿世纪周星驰电影热映的年代,「打不死」就会变的难听了,不如直接叫铁将军。

「俞大维啊!你的顶头上司啊,只要谈到军备上要花的钱或者要发的数量,他一向铁面无私,毫无人情可讲,委员长爱将陈诚来了也没輒。所以我们背地里都叫他铁将军。其实我们挺尊敬他的,传言1930年他在德国负责採购装备,政府电令让他採购大砲,按照预算和报价,只能买12门,但运回来的时候,却多了3门,变15门。委员长去电询其缘故,他回电说:『是送的』。谁不知道对外採购,厂商都会给佣金,他是把自己的佣金替政府多买了三门。但是又没明说,断了其他人的门路,所以大家都知道他没私心,又热爱国家,大部分人都挺尊重他的。所以赶快开饭,火车一点半就到了;这可不能让泰安招待处去办,我们得亲自去迎接他。」于是不到15分鐘,王绍屏家就提早开饭了,还好曾昭吉在家,不然他就错过了午餐。当然,刘小小和杨姨也在家里用餐。

得知俞大维来了,夫人团当然要跟,曾昭吉也想跟着去,只有杨姨带着刘小小回自己家里叙旧,预定明天一早就到电台上班。

电台在两位女长辈的建议下,提议叫做「中华和平之声」广播电台,虽然后来又经过长辈团另一番讨论才真正定案。至于之后因为经营的不错,加开了新闻台、流行台、古典音乐台、和戏曲台等不同类型的频道,那是后话。

大伙到了泰安火车站才知道原定一点半抵达的列车将晚到半小时。于是一行人就想去招募所看看人才招募的状况,但是小桃要悄悄在王绍屏脑海里提出警告:「夫君不要去招募所,我感觉会有不可收拾的事情发生。」当然其他夫人也收到小桃类似的警告,只有林蔚和曾昭吉两人被瞒在鼓里。

二咪这时就对自己的乾爹说:「乾爹,我听说泰山大街上有间新开的茶店,新进了西湖的龙井,我们去嚐嚐看好嘛?」曾昭吉算是这一带的包打听,他从来没听过新开什么茶店,所以疑惑的说:「有吗?我每个礼拜都跑来泰安逛逛,怎么没听过?」「有啦!有啦!」二咪边拉着曾昭吉往泰山大街上走,边向小咪眨眨眼。小咪会意,立刻联系泰山大街上一家偽装成洗衣店的监视站立刻改装成茶店。

为什么监视站要偽装成洗衣店呢?除了王绍屏他们有很好的洗衣设备外,主要是会送来洗衣店洗衣服的非富即贵,不然就是外国人,很方便能监视外国势力与当地仕绅。没错!这就是因为专田盛寿事件之后才设立的单位。

整个泰安就这家能乾洗西服,所以洋人、日本人都会来这里送洗西装,虽然刚来泰安的外国人通常是由当地潜伏的人员带来洗衣服,但透过衣服尺码的比对,洗衣店就能顺便发觉潜伏人员的身分;另外,在乾洗的过程中,洗衣店的干员会秘密在衣服的纤维上安装奈米监视器,即能暗中监视这些新来的外国势力,不被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