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沈婉枝笑着回应王雅兰的话,而且就算考了大学她依旧热爱这片土地,还有她还有更大的想法等着她们。
其实再过两年驻地这些小型副业就要逐步取消了,需要整合成更大型的,那时候家属们反而有更多的机会,不过这属于太超前的预知了,她也没急着说出来。
张英听了沈婉枝的话其实一边难舍难分又觉得这些有文化的妹子们就该去学习。
包括她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恢复高考这件事不单单是替能考的妹子们开心,还有她们的孩子也一同开心。
人生这场宴席又不是永不散场的。
谢丽燕是工农兵大学毕业,这一次她就不参加高考了,看着大家如此不舍就说,“不然嫂子们也去参加高考吧?说不定还能考上同一所大学呢。”
张英听完忙不迭的摆摆手,“我们都没读过高中哪里能参加高考啊。”她是不太懂,不过听家里老大和丈夫说不是需要什么学籍吗?
谢丽燕道,“能吧,这一次不是听说所有自愿的都能报名吗?”
王雅兰坐在沈婉枝的身边,听到谢丽燕这么说,问沈婉枝,“沈妹子是所有人都能参加吗?”
第一届要求确实要简单得多,社会青年都可以报考的,当时教育部的要求就是自愿报名,不管你是农民还是工人,也不看学历,婚否是不是有孩子,通过了考试就录取。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会夹杂别的要求,比如必须是背景干净,而那种有资本或者地主背景的一家不能出现两个参加高考的。
反正这一次的很多规矩都不算统一,不过按照当时下发的文件是所有人自愿报名都可以,不过各地方为了缓解报名人数过多的情况也会出一些相应的条件剔除条件。
只是没有那么严格。
沈婉枝把自己了解到的给大家做了分享,大家听完也只是笑笑,话是这么说也是很清楚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完全不敢去考的。
不参加的人继续为了祖国边疆事业奋斗,而要参加高考的人也没闲着,现在各地省城已经陆续出了高考复习大纲,大家都拿着这个复习,争取考个理想的大学。
沈婉枝不同,她手里拿着好几份高考大纲,有小哥和万巧雅从川城寄过来的,还有婆婆从北京寄过来的。
褚教授又给她准备了一份还特意请自己依旧坚守在教育事业上的同学给复习大纲做了知识点的总结。
沈婉枝每天回家基本都要复习到深夜,现在孩子们和家里的事情都是陆云琛和周婶子在做,她回到家基本就是安心复习。
不过陆云琛看她这么辛苦还是会让她适当休息,“枝枝,时间还久,不用这么急的。”
沈婉枝道,“我是想提前把知识点掌握了,把有考点总结的大纲分享出去。”
她不一样知道会恢复高考所以早有准备,其实很多知识青年是根本没有的,而且很多人下乡就是几年十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通知得又比较晚,不一定都能把这些知识点都看完。
还有一个就是第一届录取率高虽然高,可恢复高考这一届的考题全部出自于名校教授,这些可都是能做科学研究的人,出的试题堪比后来的最难卷之一的江苏考卷。
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一届录取率高依旧大片的人落榜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她并不想藏私。
也不是她这个人有多伟大,只是这一代知识青年很多都是为了理想甘愿从大城市到乡下,特别是选择来边疆的这些,在最贫苦最艰苦的地方建设祖国。
为了革命事业燃烧了青春,心中又有崇高理想,而且这一批人也是建设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就算为了祖国能够越来越好,沈婉枝都该把这些资料分享出去,不单如此她还自己把一些考点做了自己的理解批注,供大家讨论学习。
陆云琛听了自己媳妇儿的话,心中的激动难以抚平,他知道自己妻子的品行,在这种大是大非上她永远的选择和作为都让人不得不为之鼓掌。
人性有时候特别复杂,要知道这种情况下依旧有人会选择悄悄藏着,不愿意同人分享,毕竟学得人越多竞争就越大,而她永远在这种事情上从未害怕过,甚至不怕有人与自己竞争。
而每一次她的回答依旧让陆云琛觉得激动又热血。
我从不怕与人光明正大的竞争,我相信我自己。
是啊,他的妻子是个非常有自信且光明正大的人!这也是陆云琛永远为之倾倒的理由,她身上永远闪着最耀眼的光芒。
沈婉枝学习得很快,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全部把知识点记住了,然后就把自己的复习大纲分享了出去。
这段时间除了家属院的人农场那边的知识青年也纷纷加入了紧张的高考复习中。
因为复习大纲不够多,人手一本肯定也不够分,所以自发的组织起了学习小组,每一组分一套复习大纲,由理解能力最好的同志担任老师,每天把各种知识点拿出来讲解。
白天大家就忙着农场的工作,到了晚上,在农场的各个空地聚集起来,不惧夜晚的蚊虫也不惧黑夜,举着电筒到处都能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