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1 / 2)

然而真就是怕什么来什么。两日之后衙差陪同税官,挨个村子开始征税。一个晴天霹雳一天之内传遍整个县城下辖的村落,那就是赋税当真涨了!粮税竟从三成,直接涨到了四成!作者有话要说:这个周末可能小修一下前文,不会大改剧情,只是完善一下。因此更新会放在晚上,周末白天看到提示更新的话,就是修文哈~主攻种田预收求收藏~《夫郎赘婿是天才国医》一句话简介:国医圣手穿成盲眼小村医后温文尔雅神医攻x潇洒直爽农家受这日是缴税的日子, 方二娘和姜越都未来,暂且停工一日。衙差来严之默家时,他正坐在灶房的小板凳上雕木头。因怕姚灼发现,所在才躲在这里,好在炉膛生着火熬药,因此并不冷。听见那不甚友善的叫门声,便知是收税的衙差来了。他把手里的东西丢进一个小竹筐,起身迎了出去。“各位官爷好。”严之默这风姿模样, 可以说是这帮衙差最见不惯的白面书生。再者手上户籍册子明明白白写着,这家仅住了一个穷童生和其夫郎,一无田产,二无子女,料想也捞不到什么多余的油水,态度也不见得好。当即挎着刀趾高气昂地进了院子,“速将银钱交上来,莫耽误了爷几个办差的时辰!”如今的赋税,分为“田赋”和“口赋”两种。田赋便是缴纳田产所得,今年各类杂项加起来,涨到了总收成的四成。口赋便是所谓的“人头税”,又称“身丁钱”。本朝规定,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即为丁,每年需缴纳450文一人头的税钱。不仅如此,若家中有年过十五岁却未出嫁的女子、哥儿,则要缴纳两倍之多,即变相地收取“婚税”,为的就是鼓励早婚早育,以增加人口。例如今年姚家少了姚灼,就可少支出将近一两的银子。也怪不得吴氏那么上赶着要把姚灼嫁了。至于严之默家,新婚夫夫,上无老人,下无适龄待嫁子女,只需缴纳两份口赋,也就是九百文。严之默把早就准备好的九吊铜钱拿出来,规规矩矩地呈上去。几个衙差各拿了些开始点算,严之默趁此时递上糖水,又掏出三串小钱。“官爷远道而来,定是乏累了,且喝点糖水解解渴,另外一点心意,几位回城的路上也好打壶酒吃。”糖水可以说是农家待客的最高礼遇了,几个衙差脸色稍霁,伸手又收了银钱,掂量掂量,确实足够去打壶好酒吃,顿时绷紧的嘴角也松快了不少。“不愧是童生相公,到底是懂些世故的,若家家都似你家一般,我们这差事岂不好做许多?”说话间有一个衙差也数完了手里的几吊,点算无误,且等最后一个往册上登记。闲下来,话便多。“你和你家夫郎,一个姓严,一个姓姚,和村里同姓的那两户可是本家?”严之默没成想衙差会提起那两家人,客气答道:“是了,村东严家是我大哥家,只不过我们兄弟二人已经分家,那姚家是我夫郎老家。”想了想又故作疑惑道:“不知那两家可是给官爷添麻烦了?”不提这茬还好,一提那衙差当即就黑了脸。“谁说不是!好端端地收个田赋银钱便走的事,这两家的婆娘愣是在那哭天抢地!说什么田赋怎会一下涨了,先前粮都卖了,如今余下的不够家里几口人一年的吃喝,如何是好云云,当真晦气!”他话音落下,另两人也连声附和。“可不是么,田赋上调那是朝廷的意思,还敢质疑朝廷不成?”严之默默默听着,心道果然提前卖粮,钱是赚到了,却也因此落进坑里。且他听姚灼说过,但凡来收税的衙差有丁点不爽的,便不是等着你送上辛苦钱,而是直接索要了。听这描述,严、姚二家定少不了被这几位敲上一笔。直播间里尽是讨论缴税一事的弹幕。【虽然看严家和姚家倒霉挺爽的,但是我觉得这税负也真的高】【封建时代就是这样,不然为什么庄稼人辛苦一年,日子却还过得那么苦?】【也不知道这个时代太不太平,据我所知一般粮税提高和朝廷要打仗或者大兴土木有关系】【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啊】……

待恭敬送走三个官老爷,严之默进屋将此事告诉了姚灼。姚灼今日不做针线了,改练字了。他见严之默进门,便放下毛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道:“夫君你先前说的果然应验了,我估摸着那几家跟着他们卖粮,届时有的闹呢。”严之默顺势坐在一旁,握住他的手腕帮他揉捏解乏。“所以说做人不能短视,这赋税缴纳可是大事,粮多粮少都是次要的,得罪了衙差,明年若还是这帮人来,那岂不是还要遭刁难?”姚灼想了想那结果,着实骇人。多少村户人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下来收税的衙差了,那可是正经吃公粮的,村长见了都要点头哈腰赔笑脸。得罪了这帮人,那真是吃你都不带吐骨头。“咱家如今没有田产,只得你我两口人,是最轻快的时候,但日后少不得也有缴更多赋税的日子。”除了田产,姚灼其实第一反应是子女,当然子女那都是要满十五才算人头,十几年后啊……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严之默怎会听不出姚灼的意思,当即笑言,“让我瞧瞧……阿灼应是想要宝宝了。”姚灼的脸颊果然又迅速升起两捧红云,低头掩饰,瞥见纸上墨迹正在慢慢变干,想着既然话题到这了,不如问个他早就想问的问题。“夫君,除了儿子,你喜欢女儿还是哥儿?”严之默把人揽在怀里,指尖卷弄着垂落的发丝。“为何要除了儿子?我就不能不喜欢儿子,只喜欢女子和哥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