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0(2 / 3)

雅脚步声就扭头眼神亮晶晶地看着戈雅,然后傻笑地招手道:

“雅儿,你快过来。”这副平日近人的模样,丝毫没有适才在众人的威严。戈雅刚坐下床便被康熙拉着躺下来。康熙紧紧搂着她,感受着怀中之人的存在,又将脸窝在戈雅的脖子,贪婪地嗅着这令自己魂牵梦绕了半年的香味。天知道他在塞外打仗的时候是怎么度过这半年的,每回夜深人静想她的时候,他只能嗅着她给他绣的香囊缓解一下对戈雅的思念之情。想到这里,他喉结滚动,声音低哑道:“雅儿,这半年来朕很想你。”戈雅绯红的脸颊更红了,两人都中年了,康熙还对她说如此肉麻的话。不过她相信康熙此话也不是什么花言巧语,要不然也不会一个月写好几封书信送进宫里给她。康熙见戈雅没有任何动静,便追问道:“你呢?这半年有没有想朕?”戈雅点头笑道:“想,不想你,又怎么会眼巴巴地让胤禛给你送药?送信?”康熙闻言更稀罕戈雅了,抬头在戈雅唇上连印上几个吻,然后将戈雅紧紧揽入怀中。在得了疟疾的那段时间,他仿佛进入了冰火两重天,身子又是一阵冷一阵热的,高烧严重的时候,他眼前甚至走起了马灯,那时候他真的以为就要折在这次御驾亲征下了。可他不想死啊,还有不少抱负未曾完成,他除了放不下这大清的江山,还有放不下戈雅。人在快死的时候,才明白什么事物对他才是最重要的,他与戈雅正常相守才十多年,他与戈雅这辈子还未过够呢,这次大难不死,他定要与戈雅白头到老过完彼此的一辈子,不,下辈子两人也要做夫妻。他十分认真看着戈雅:“雅儿,下辈子,咱们下辈子还在一块做夫妻好不好?”戈雅神情一滞。下辈子?她愿意吗?康熙自从答应她,今后只有她一人,这十年以来他也的确做到了,她想她是愿意的吧?如果可以她也想与康熙以一种健康相处方式在一块试试,便点头应道:“好,愿下辈子咱们还能再相遇,至于答不答应与您做夫妻嘛?看您表现咯。”说到末尾戈雅朝康熙俏皮一笑。如果还是跟现在一样有多那么多任女人,她才不答应呢。康熙哑然失笑:“看朕表现?那好现在朕就先表现给你看。”说着翻身将戈雅压在身下。一夜旖旎。……康熙回京过了一个年以后,就再次整装出发驾亲征,但这次康熙却只是单单带上胤褆前往准噶尔。康熙如此器重胤褆,这让他在众臣心中的地位提高一个台阶,就连太子怀疑康熙是不是对他这个太子不满?但见康熙这次还是让他留在京中监国,能将自己的后方交给太子,可见康熙还是十分信任他这个太子的。而胤禛与胤祉两人,则是留在京中辅佐太子,就这样。康熙在外征战,戈雅与胤禛就留在京中等待着康熙彻底击败准噶尔的喜报。但在此期间,胤禛开始断断续续做起了一个很长的梦。他梦见一个与他长得六七分相似也叫胤禛的皇子。这梦就是以他的视角展开的,梦里的“他”是乌雅氏德妃的儿子,但一出生就被孝懿皇贵妃收养,梦里这位佟娘娘临死前居然成为了皇阿玛第三位皇后,干娘孝昭仁皇后早早就死去了,而额娘却一直只是端嫔,大姐也早早就夭折了,之后额娘更是没有再生过任何一位阿哥,所以根本就没有他,也没有胤祜存在。而这位与他同名的胤禛,因为是抱养的缘故,从小就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唯一一点温情居然是从孝懿仁皇后那里获得,但是等八格格出世以后,“他”才明白,母爱不是招他来询问几下功课,而是将自己的孩子捧在手心处,时时刻刻挂心着?因为“胤禛”年纪尚小,他一直以为他就是孝懿仁皇后的孩子。“他”也不明白,同样都是孝懿仁皇后的孩子,为何会如此区别对待他与八妹,小孩子想不通就开始调皮捣蛋,想要博取孝懿仁皇后与皇阿玛关注。但最后的结婚,他们只会严厉批评几句,就将他交给尚书房的师傅教养。没有获得任何人的关注与喜爱,迎接他的只有老师的尺子。渐渐地“胤禛”明白自己这样也只会遭受皇阿玛与孝懿仁皇后的厌恶罢了,他开始也学着变乖。直到孝懿仁皇后去世之后,“胤禛”才知道,原来他不是孝懿仁的亲儿子,他的亲额娘是隔壁永和宫的德妃。之后虽然他住在孝懿仁皇后的景仁宫,但他每日还是得去永和宫向德妃请安。梦里的德妃与孝懿仁皇后也是一样不对付,但没到今世互相仇视的地步。不,应该是孝懿仁皇后鄙夷不屑的德妃,而德妃在暗地恨着孝懿仁皇后瞧不起她。尽管他知道德妃是他的亲额娘,他还是适应眼前之人是他的亲额娘,一开始就还是称呼她为德娘娘,德妃却因他称呼孝懿仁皇后为额娘,就不太待见他。每回他去请安的时候,德妃都在忙着照顾一岁的十四弟,也不怎么搭理他。这一幕,“胤禛”之前就在孝懿仁皇后照顾八格格的时候见过。德妃对他比孝懿仁皇后还要吝啬自己的母爱,每回他来请安,让他起来就让他走了。可能是德妃看到“胤禛”,就让身处高位的她就想起,当年她在孝懿仁皇后底下乞怜摇尾这段不堪的回忆了。之后“胤禛”就在这种没多少长辈关爱的日子下长大,他也因此越来越沉默寡言,以至于长大以后还被皇阿玛评价他性子喜怒不定。其实“胤禛”也不是喜怒不定,而是一些非常喜欢或者非常厌恶的东西的时候,才会露出表情来。其他厌恶的喜欢的,被人忽视已久的他。已经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