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做?”
“做吧,刚才有人分了我一个,我妈尝了点,说好久没吃到味道这么熟悉又好吃的艾糍了。”
细心餐馆的饭菜干净卫生又不贵,医院的工作人员爱吃,病人和家属也爱吃,靠的是口碑传播。
顾细想了想,“行,做。不过应该是放到早上来卖,早上卖完就不做啦。”
眼下正是艾草的季节,让大家尝尝传统点心的风味也挺好。
而艾糍的确很给力,卖得很好,每天早上基本售罄,可能是一些下夜班的医护人员买回家里,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每天还有人特地从较远的地方过来买。
顾细小声和沈青松道:“我们是不是成了网红餐馆?”
现在还没有网红这个概念,但顾细想表达的就是那个意思。
“很厉害。”沈青松竖起大拇指,“说不定有个平台给咱们,咱们就飞升了。”
没想到,真的如沈青松所说,有报纸的美食专栏记者过来采访!
这天早上,有个年轻的顾客买了艾糍,走进店里,坐了下来,还拿出了相机进行拍摄。
其他顾客不由多看了两眼,顾细当然也看到了,但人家喜欢拍照,他们不可能阻拦,于是也就没管,继续卖早餐。
那个男生和周围顾客交谈,声量很正常,她自然也听到了他和其他人的对话。
“小伙子,你拍照是为了什么啊?”
'“大爷,我是城市晚报美食专栏的记者。听说这儿的艾糍特别好吃,我专门过来。”
听说这是记者,大家一下子热情起来,上报纸啊,多有面子的事。
“哎哟,那你可找对地方了!”
“是啊。”
其他顾客纷纷响应,还主动和男生交谈。
“我特别喜欢这个咸馅儿的,有滋有味。”
“甜的好吃,甜丝丝的,但不齁甜。”
记者搭话:“您几位常来吃?”
隔壁桌得大爷相当健谈,主动说起自己的经历,“对啊!我是一开始在旁边的医院住院,医院的食堂菜不太好,我看到医护人员经常点这家外卖,所以跟着试了试,没想到,食材真不错,可以吃出是真的新鲜。而且店家很贴心,你可以点病人餐,就是少油少盐,甚至你和老板娘说不要盐都行,她也会给你做。”
“后来我身体好了,出院了,特地过来这儿吃了正常的饭菜,哎,更不错,不会重油重盐,味道刚刚好,既有家常菜的风味,但又不失滋味。我自己一个人住,子女都不在身边,一个人开火太麻烦,后来就习惯了每天来这儿吃早餐,甚至有的时候一日三餐都在这儿搞定。”
“哈哈的,大爷,你住得近可真好啊。”
“就是,吃艾糍都比别人方便点。”
“被老板娘和老板记住也不是什么好事,她不让我多吃艾糍,说是贪多不好,物极必反,现在每天只让我买一个。”大爷这话听似是抱怨,但一看嘴角上扬的样子,谁都能明白,他这是很享受老板娘和老板的关心。
记者感受到了这家小店有人情味。
另一个顾客道:”老板和老板娘是好人啊,看到门口的那个白粥和馒头没?”
记者点头。
“低价吧?我平时自己买菜,清楚价格,这个价基本是成本价啦,老板和老板娘在这两样东西上基本没得赚。”
记者的声音难掩惊讶,“真的?”
“哎,是的啦,”大爷又开腔了,“我之前隔壁病床的人,从就吃白粥和馒头,还有店家赠送的咸菜,他说好吃又便宜,馒头跟自家做的差不多,很扎实,他吃那个基本没饿过肚子。”
记者刚出社会,对这样温暖的事无法抵抗,心中的感情一下子涌了上来。
“那位穿着白衣下裙的是老板娘吗?”
“对对对,老板娘可有气质了,说话也好听,旁边那位身材挺拔的就是老板。”
记者下意识问:“店里的主厨是老板吗?”
一众食客哈哈大笑。
男生不明就里:‘怎么了?’
“错啦,店里的主厨是老板娘,老板专做病人餐,你待会等等,等到九点多十点,让老板娘给你炒两个菜,再尝尝病人餐,就明白我们为什么笑了。”顾客指点道。
记者还真有耐心,一边和店里的顾客聊天,一边拍照,等早餐时段差不多过去,才去前台点菜。
顾细早就听到他们的对话,也知道面前这个年轻男生的身份,不过,既然对方没向她主动介绍,她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好的,不过需要等一下,我现在去厨房给你炒两个菜。”
记者问:“平时您也是这个点开始炒菜吗?”
“那倒不是,平时这个点都是备菜。不过既然客人点了,我们当然要做。”
男生这才表明身份,“我是城市晚报的记者,叫陶尺,听说您这边的艾糍特别好吃,所以想要采访您一下,不知是否可以?”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