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府门外主管放粮的一个外院主事连日劳累,眼下做着好事又受脸色,气不过,当着百姓队伍说了两句气话,结果原本忍耐的百姓也忍不住了,跟他吵起来,眼看要出乱子,门房飞跑进去报了窦太监。
沂王这半个月一直在城楼上,既观察城外局势,他的存在也给守军信心,晚上都不怎么回府,王府里外一直是窦太监忙碌,他一听这事,头又疼又大:“怎么回事——还嫌不够乱,还添乱!”
报信的门房也委屈:“不怪张主事,那些来领粮的个个拉着脸,倒像我们欠了他们钱一样。”
王府奴仆平日再受规矩约束,出门在外都受人尊重讨好,什么时候挨过这份气。
窦太监皱紧眉,那换个人去放粮,也不见得就能太太平平,可粮又不能不放,沂王府平日受青州百姓供养,这个要紧时候不馈还,沂王回来不会听那些解释,只会觉得他们办差不力。
窦太监左思右想:“你等一等,咱家去禀报王妃娘娘。”
兰宜在内院,听了没多考虑:“那我去吧。”
窦太监吓一跳:“娘娘千金之躯——”
他其实都没指望兰宜出什么主意,只是这等事又不值得报去城楼上惊动沂王,他隻好先报来内院试试。
“我多带几个人,没事。”
兰宜已起身,让见素拿来斗篷披上,之后她帷帽也没拿,就向外走去。
窦太监慌乱里不知如何是好,下意识先奔到头里去安排仆从。
簇拥兰宜的队伍渐渐壮大,一行十来人刚行到府门前时,就听见外面传来的争吵声。
“要不是你们,反贼也不会来青州。”
“就是,我们也不用遭这个罪——”
“反贼又不是我们王爷养出来的!再说,王爷现在还在城楼上,你们有良心没有!”
兰宜没再听下去,笼了下斗篷,径直踏出朱门去。
窦太监连忙走到侧边替她开路,尖利喝道:“都别吵了,王妃娘娘驾到——!”
这一声十分有效,王府这边的人顿时闭了嘴,百姓之中也出现了片刻的怔愣。
兰宜往前行了几步,站到堆迭的粮袋旁边。
她心平气和地转头,向张主事道:“你去歇会吧,我在这里放粮。”
“哦,不——”张主事手足无措,结结巴巴,片刻后才说出整句来,“娘娘,这样的活怎么能劳累您,还是我来吧,这些粗人无礼得很,别衝撞了您——”
兰宜道:“没关系。”
她恰恰既不在乎别人无礼,也无所谓谁衝撞她。
这些百姓找错了憎恶的对象,他们无辜,可限于见识有时也无知,这不能全怪他们,她如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又如何克制得住迁怒呢——哪怕她知道城外乱匪的话信不得,也会放任自己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
解释是解释不清的,唯有乱民退去,百姓们恢復正常生活,才会真正冷静下来,在此之前,说再多不如做件实事。
“是不是轮到你了?”她问排在队伍最前列的一个少年。
那少年望着她白玉般的脸庞,听她的语声淡淡,不过几步之遥,她像从云端下来,不由红头胀脸,磕巴道:“是、是。”
“你家几口人?应该领多少?”
少年晕乎乎地答了,领粮走时,他的步子像踩在云朵里。
有了这个开头,后面的发放顺利起来,窦太监守在旁边,寸步不敢离,百姓们则渐渐又私语起来,有人略大声说了一句:“这个王妃是不是二嫁——”
窦太监脸色一变,兰宜从人群里找到那个嗓门洪亮的大婶,向她点头:“我是啊。”
“……”大婶头一缩,脸一红,躲回了人群里。
作者有话说:
卡得我情绪从崩溃到渐渐稳定,就写嘛,没到十二点就是写,写出来就没断更,耶。
兰宜接连在外看着下仆放了五天的粮食。
窦太监不放心, 劝不动兰宜,后来还是使人禀报给了沂王。
沂王从城楼上下来, 匆匆赶回王府, 隔着段距离观望了一阵,没有说话,也没近前。
兰宜本来不知他回来, 排队的百姓们发现了, 有一个带头跪了,身边的人迟迟疑疑地跟着下跪,渐渐一大片跪倒下去。
沂王的身影在人群后显现出来。
从城门到王府不过半个时辰路程,他竟有风尘仆仆之色,是连日劳累、盥洗都潦草的缘故。
兰宜立在人群的最前,这时才看见了他, 一怔。
她下意识往前走了两步, 沂王向她摇摇头,微笑了下, 转身又离去了。
晚间时,他才再度赶回来。
夜色深了,兰宜已经上床安寝, 侍女点了灯, 她从朦胧里醒来, 觉得刺眼,下意识举手去遮。
素色的中衣袖子轻易地滑落下去,露出的一截手臂凝脂般白净纤细。
沂王坐到床边, 替她挡住光:“累了?你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