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1 / 2)

船继续行,二月末,抵达青州码头,沂王府众人下船换车,回到阔别了好一阵子的青州沂王府。

仅仅三天之后,从京里带回来的一大堆行李还没归置齐整,落霞庄快马传来加急线报,匪首重新出山,流窜至昌平,在昌平掀起了新一轮民乱!

兰宜已经不想震惊了,她觉得这应该算在合乎情理的里面:皇庄在昌平圈地多年,百姓苦告无门,终于太子下降,却纵容得庄头又搜刮一波,这还没完,后头钦差又去,百姓们再度燃起希望,结果庄头是伏法了,田地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

百姓的衣食仍是无着。

这么几板斧下去,造反的根基都打好了,得算反贼的沃土。

昌平的乱民被煽动起来,形势真正变得紧急起来,因为昌平距皇宫比霸州要近得多,甚至不足一百里。

虽然一群手拿铁锄石铲的乱民不可能真的突破京卫的重重封锁,攻入皇宫,但这也够打脸和让宫里的贵人们惊恐的了,且,印证了沂王离京前的预测没错。

沂王沉默了好半晌,把急报直接拿给兰宜,问她:“你是不是真的能掐会算?”

“……”兰宜道,“这不是王爷自己的猜测吗?”

沂王又沉默。

是没错,但他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急,而且,他又不能窥见未来,猜是猜了,哪敢肯定一定就准。

也许匪首在山里时缺吃少喝饿死了呢。

兰宜不管他怎么想,犹豫了一下,还是道:“王爷,我们是不是也该小心一些?”

沂王皱眉沉吟。

青州治下百姓生活没那么差,青州水土好,出产多,他遇着做事太过分的地方官时,看不过眼,也会想法弄走,按理说本地百姓起事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民乱迟迟不灭,迟早牵连各地,他常读史,清楚小民作乱的一个显着毛病就是不怎么会占地经营,又因要与官军作战,赢了就扩大队伍,败了就到处跑,换一个地方再肆虐或登高一呼,昌平就是这样的情况。

“我让人打探一下,再行书知府衙门提醒一声。”

这番准备并不多余,半个月后,昌平的民乱还不知按没按下去,乌央乌央的手持各色武器的人群出现在了青州城外,此时准确的消息传入城内沂王府:匪首竟不只一个,而是兄弟两个!

哥哥在京畿的昌平闹事,弟弟则离开京畿,一路走一路抢一路挟裹聚拥民众,因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被牵到了要紧的昌平,弟弟拉出的队伍明明更大,竟未引起更多重视,他抢一波走了,地方官自认倒霉,有的怕担责,连上报都不上报,结果致使这股乱民来到青州城下时,已有两三万众了。

作者有话说:

晚了晚了不好意思,写这个好难,我尽量简略但不能全跳,会对沂王的人设有伤害,野心“家”也是“家”,他要登皇位心里就要有天下,不能总和太子扯头花,那太子固然不做人,他也没那么光彩。

目前我觉得一百章还是可以搞定的,要是写不完那就往后延吧,不是固定kpi,能轻松就轻松点~

对了这个匪首部分来自明朝的刘六刘七,不过不一样,视情节需要来。

青州城门紧急关闭, 城内的百姓们陷入恐慌。

大家伙儿祖祖辈辈在青州过活,日子不说多么好, 至少不那么坏, 一年辛勤劳作下来,总能把衣食置办周全,谁知道外头的世道已经变成那样了呢。

“他们过不下去, 也不该来祸害咱们!”

“嘘, 你不知道那些人多凶狠,我二婶子的大伯在外面跑商做生意,关城门前一刻才逃进来的,我听他说,那些乱匪已经杀了好几个官儿了,什么县衙的大老爷二老爷, 平时威风八面, 被抓起来都跟被宰的小鸡一样,大刀照脖子一砍, 就不活啦!然后就是抢县库,抢大户,把一袋袋的粮食都从仓里拉出来, 随便人争抢——”

“还给分粮食吗?那也不错。”

“呸!那就是强盗, 是贼!”

“霍老爷, 你家是大户,你怕人来抢吧。”

“什么大户,不过过得去而已——你家有三个没出嫁的黄花大闺女, 你就不怕叫祸害了?”

“呸, 呸, 我们还是一块去找知县老大人说说吧。早点派兵把他们撵走, 我看他们在外面游荡,心都慌慌的。”

一群在本地有声名的大户、乡绅联袂往县衙赶去,却扑了个空。

青州府治地在益都,益都县令与青州知府、同知、青州左卫指挥使都正聚在沂王府的会客堂里。

文武两边官员的表情都很沉重,其中又以青州知府与青州左卫指挥使的脸色最难看。

原因很简单,沂王之前曾行书青州知府,提醒他加强府治防卫,青州知府没放在心上,以为京畿闹民变,与青州无关,便未与驻守在城中的青州左卫指挥使碰头商量。

青州左卫是青州的主要武备力量,原来还有个右卫,后被调往他处。青州左卫的人数也不少,不过文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