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效应,也就是之前我说过的游客数据。一个景点,知名度与游客数量其实是成正比的。按照正常的逻辑,“游玩”的概念通常限定在一天,“旅游”则为两天以上,其中必须包括一个在外住宿的时间段。”
“现代社会的成年人忙于工作,视各人收入与时间,即便是周末在附近的园区随便走走,这种事情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一种奢侈,更不要说专门拿出两天时间外出旅游。”
“我了解过,小凤山那个地方路途遥远,一来一去要花很长时间,所以很适合露营。”
“既然如此,新的问题就产生了。”
虎平涛分别看了看陈妙筠与张万河:“张哥、陈女士,请你们仔细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一个全新的景区,知名度和各种情况与小凤山完全一样,前提是你们没去过,就凭着从各方面了解到的情况,你们会产生主动去看看,去玩的念头吗?”
张万河不假思索:“肯定会。”
陈妙筠也点了下头:“会的。”
虎平涛捏了个响指:“很好。但产生主观意愿和转化为实际行动之间,肯定有所区别。接下来的问题是:你们会去那个景点玩吗?”
张万河摸着下巴,慢吞吞地说:“这得看情况。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会去。”
虎平涛转向陈妙筠:“你呢?”
“我……大概也会去吧!”陈妙筠迟疑着说。
虎平涛笑了:“现在我换个问题————以自己为例,你们觉得一个孩子在几岁的时候可以自由外出?”
张万河注视着他:“你指的是独自去外面旅行,至少两天时间的那种。”
虎平涛点头道:“是的。”
张万河想也不想张口回答:“我觉得至少要十五岁才行。当然,如果去的地方不远,时间限制在半天,或者几个钟头,那么年龄还可以再小一些。十一、二岁就行。”
陈妙筠想的很深,思考时间也更长:“我同意张先生的说法。”
虎平涛面露微笑,先转向张万河:“也就是说,你不会放心你的孩子在十五岁之前去小凤山,无论他是自己去,还是跟着同学朋友一块儿去?”
张万河肯定地点了下头:“是的。”
虎平涛随即转向陈妙筠:“陈女士,你也这么认为?”
陈妙筠回答:“是的。”
虎平涛将身子后靠,换了个坐姿,他的语气有些沉闷,更多的还是探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类潜意识对陌生区域存在着抗拒和否定。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相关的利益,人类很少,甚至不可能涉足其中。”
“我们都知道“公园”是玩的地方。但无论我还是你们,第一次去公园都是被大人引领。要么是我们的家人,要么是幼儿园或者学校老师。总之一句话:如果没有熟悉和亲近的人带着,我们有可能永远不会去公园。”
“按照投票选择的规矩,对某个目标的选定,至少要超过投票人数的一半以上。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
“第一,新秋所在的学校,真有那么多学生去过小凤山,并对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了一次还不够,想要再去第二次?”
“第二,就算真有那么多人喜欢小凤山,但不要忘了,做出选择的这些人都学生。按照内地的规矩,他们都是高中生。”
张万河皱起眉头,问:“小虎,你说的第一个问题我懂,咱们待会儿讨论。可你后面说的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没错,按照你们内地的规矩,新秋的确是高中生,但这与你之前说的那些,有什么关联?”
虎平涛笑了:“张哥,您有孩子吗?”
“有。”张万河点点头。
“男孩还是女孩?”
“男的,今年刚上中一。”
“他平时听你的话吗?”
“这个……”张万河一阵语塞,想了半天才迟疑着说:“小时候还行,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嘛……”
他苦笑着摇摇头。
虎平涛转向陈妙筠:“陈女士,我对你也是同样的问题:新秋平时听你的话吗?”
陈妙筠脸上露出同样的苦笑:“我跟张先生的回答一样。”
虎平涛笑道:“这很正常。老话说得好“爱到三岁恨到老”,指的就是孩子。小时候,基本上大人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等到大了,上了中学,逐渐开始展露个性,也变得越来越叛逆。”
“所以学校选定郊游范围,交给学生自己选择,也是很恰当的做法。”
“总共二十个班,几百个同龄人,他们平时生活环境不同,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同,想法也不一样。都是年轻张扬的时代,个性十足……可为什么,竟然有半数以上的人都选择相同的郊游目的地?”
“虽然没有相关的游客数据,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当中,很多人都没有去过小凤山。”
--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