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耽美>随身带着如意扇> 第三百六十七章包下竹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七章包下竹林(1 / 2)

清风徐徐,缭绕无限秋意。宋文翘着脚惬意的在湖边喝茶,而他后面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暑期过后,他要盖的具有家乡特色的闽南园林就开工了。原本他是想把原来的房子推倒重建,后来听老爸说,以前下大雨山洪爆发的时候,湖里的水会淹到现在房子附近。宋文听到这话想了下,就决定把园林盖在后面毛竹丛生的山上。因为虽然这边已经十几年没再发生过水淹到屋子的情况,但保不齐还会再发生。 为此他还把两个山头的毛竹给砍了,平出一大块地方来盖园林,以后园林坐落在竹林中,相信景色会很不错。不过,他爸宋远水却为这一大片被砍掉的竹林心疼不已,但这些东西终究都要传给儿子,他最后也没说什么。如今山上面的毛竹都砍了,山头也平了,已经开始在挖地基。只是这些不关他的事,他已经把盖园林的所有工程承包给市里的工程队,除了偶尔去视察一下,其他的时间大部分都猫在家里。湖面之上,一只红蜻蜓轻点水面,扰得湖波荡漾。山风吹拂,柳枝摇曳,说不清的诗情画意。躺在湖边的摇椅上,宋文真想这种日子持续到永久。不知怎的,他忽然想起了小时侯看歌仔戏听到的哭调,就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唱道:“苦啊!”就在这时,一阵摩托车声传来,接着就看到几辆摩托车开出对面竹林。看了一下,都是些村里的人,也不知来干什么。不过他那村长二伯也来了,就不敢怠慢,连忙从躺着的摇椅上坐起,迎了上去。将他们迎进家中泡了会茶。才从他们口中得知,原来他们是过来跟他商量卖竹林的事。山中发现远古部落遗迹后,省里就有意思在这边成立一个国家级的远古蛮荒部落博物馆,再加上新近要成立的国家动植物保护区,让一些人发现商机。首当其中的是位于国家动植物保护区和要成立的博物馆入口的宋家堡。有人看到这边竹林,感觉风景不错,就打算盖什么疗养院,也有人想在这边盖房子开酒店。但宋家堡是一个家族凝聚力很强的村落,怎么可能把村里的地卖给别人。于是,一些人就动歪脑筋。贿赂县里镇里,借着县里镇里的名义,日日过来跟他二伯说事,让他向村里人买地。宋远水哪会做这种事,但又不好得罪人,就让他们自己去找要买的地的地主和向村里承包山林的人。那些人就转而跟村里承包山林的人和地主说话。宋友德承包村里的十亩山林,已经种了十几年毛竹,收益说好不好,说坏不坏。但他儿子在外面办了个厂。一直让他过去帮忙,因此早就有把承包的山林转包给别人的打算。这阵子,他让县里和镇上来的官员、商人弄得烦不胜烦,就打算把山林转包给别人。转包分为几种。一种是包下他的竹林,但山林是村里的,竹子是他后来种的,那个转包的人要接下他承包山林的后续费用和包下他竹林的费用。可不怎么合算。另一种就是全部接收,不仅是转包村里的山林,而且还要买下他种的毛竹。但那要花很多钱。村里会这么做,有这个闲钱的没有几人。就算有也没人愿意这么做。别看经营竹林效益不错,但算起来也没什么。一根毛竹砍下来虽然能卖十几到几十块不等,但也要看年份,还有那毛竹笋价格虽高,也要看老天眼色,若是雨水不足,说不定比给人打工还不如。最后刨去人工成本,其实赚的也比做其他生意好一点而已,而且累的要命。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随便摆个摊卖点东西挣的都比种毛竹挣钱,谁会买他这竹林,除非是傻子。后来想了想,觉得只有宋文有可能买下他的竹林。因为他家的竹林最多,也不差这么一点,所以今天就同几个也想卖竹林的人过来问宋文是不是想买。想买就卖给他,不想买就只能让它荒在那里了,怎么也不能卖给外人盖房子。宋文想了想,就把这事应了下来,答应转包他们承包自村里的山林,并且买下他们种的竹林。看到宋文愿意买下竹林,一行人顿时乐呵起来,因为不仅是挣了一笔钱,对他们来说还等于甩掉了一个包袱,不用再听县里和镇上来的人呱噪。中午,宋文就炒了几道菜,一行人喝得昏天黑地。

翌日他就请律师弄好转包合同签了。村里承包山林种毛竹的有很多家,都是十几亩或者一个山头的算,有些没卖竹林的人看宋友德他们不仅把承包村里的山林转包出去,还把自家种的竹林卖了那么多钱,顿时眼红了,纷纷跑过来问宋文还要不要买竹林。宋文是来者不拒,几日后,村里所有的竹林就变成他私人所有了,为此他付出了好几百万。他老子听了这事差点没气死,自己家五个山头的竹林都快照顾不过来,还买人家的?是不是傻了。这是他老思想了,宋文压根就没想过自己管理竹林。到时候可以请人帮忙嘛,何必自己动手。竹林变成自己的,就要弄好一点。于是,宋文就开始请人在竹林中铺路埋水管,弄成和自家竹林一样,可以开车自由往来,免得挖个竹笋还要满山跑,到了秋冬时候还要担心没水枯死。后面是繁忙的工地,前面是热火朝天的乡亲们在铺路挖水沟埋水管。一时间,寂静的山林中,热闹无比。宋文也没闲着,时不时跑去看一下乡亲们做的怎么样,还特意煮了面条给他们做点心。虽然是出钱请村里人来做事,但乡里乡亲的不能给大家一个抠门的印象,再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没必要省下这几毛钱。村里人得了实惠,愈发卖力的干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