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答道:“这两本书皆是罪臣沈文祁在狱中编撰,本宫也不曾读过。”
罪臣二字,太子咬的极重。
话音甫落,六皇子和左相许柏林目光不由一紧。
成元帝接过,低头翻阅。
看看殿内这些只知道说些狂悖之言的废物,再看看手里的两本书,若说心里毫不动容,那定然是假的。
这上面的字字句句,说是毕生心血也不为过。
赤诚之心跃然纸上,惹得皇帝拇指轻颤。
陆宴抬眼便知,太子此举,是送到皇帝心里头去了。
若说豫东的民愤是一把火,那沈文祁这两本书和他找来的那位“天师”,就是将火烧的更旺的干柴。
眼下时机刚好,陆宴向右走了一步,沉声道:“臣记得,元庆十四年,黄河白茅堤也出过一次决口,沈文祁以挽流之策治水效果甚好,此番黄河流域接连受难,唯这白茅堤相安无事。眼下民愤难抑,人心惶惶,臣提议,不如让沈文祁暂任河防使一职前去治理水患。”
掷地有声,心中哗然。
不得不说,与六皇子和太子门下那些人相比,陆宴的话显然重了许多。原因无他,京兆尹直属陛下管辖,是实打实的皇权派,根本不存在站队一说。
李棣和许柏林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陆家会提沈文祁出头,这个根本不在他们的预料之内!
许柏林使了个眼神。
六皇子门下的太常丞立马道:“沈文祁虽有功,可也要想想他因何入狱啊?那城西渠坍塌,死了多少百姓!他到底是有罪之身!臣以为,不可!”
太常丞这话一落,风向显然又变了些。
双方争执不下时,成元帝用拇指摩挲了两下扳指,沉沉道:“众爱卿以为呢?”
户部侍郎随钰率先向右一步道:“臣以为,沈文祁虽是有罪之身,可他也是大晋百姓。身为大晋百姓,若有治水之才,朝廷有难,理应效力。”
有罪之身这四个字一出,许柏林心里一沉。
沈文祁的罪是圣人金口玉言定下的,想翻案,那就等同于去拔老虎须子!可若是戴罪立功,就容易多了啊……
随钰的话一出口,百官不由变得脸色。
今儿是怎了
这一个两个的,难不成……真是要把沈文祁从大理寺狱中弄出来不成?
众人观望之际,京兆少尹孙旭向右一步,不急不缓道:“随侍郎所言入情入理,臣附议。”
孟惟紧跟上去,道:“臣也附议。”
眼瞧着,镇国公府的陆庭及陆烨,也纷纷出列,齐声道:“臣,附议。”
长平侯向左一步道:“臣也附议。”
有了带头的,跟风的便多了。
那些与镇国公、宣平侯府交好的世家子弟纷纷出列。
李棣握紧了拳头,云淡风轻的脸色,渐渐皲裂。
左相右眼皮狂跳不止,正要开口,只见大理寺卿周述安也向右一步,凛声道:“臣也附议。”
周述安在京中虽无世家大族的根基,可他在寒门子弟间的名望无人能及。
他一开口,不仅大理寺的众官员一起跟着出声附和,更是带领朝中一些清流,也跟着开口喊起了附议二字。
沈文祁入狱的原因,谁心里都有一把尺。
见此,太子眼眶不由一红。
沈文祁做过太子中允、亦做过太子詹事,辅佐病弱的他整整七年。去年十月他护不住他,护不住沈家一家,他已是心怀愧疚,今日,他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太子抬眸,坚定道:“儿臣附议。”
太子开了口,洪御史、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刑部侍郎等太子门生也站了队。
大势所趋之下,有些看不惯许家的小官也纷纷折腰。
附议二字,一声接着一声,回荡在宣政殿内……
成元帝看了看手中的两本书,深呼一口气,似下了什么决定一般道:“宣沈文祁进殿。”
周述安给慕少卿使了个眼神,“回大理寺狱,快。”慕少卿点头。
半个时辰后,宣政殿的大门缓缓打开,沈文祁在百官的注视下缓缓走来。
回想一下沈家女的容貌,便能猜出沈文祁当年惹了多少长安小娘子倾心,说是貌比潘安不为过。
灰色的囚服破旧不堪,十个月的牢狱之刑,令他双鬓全白,曾经意气风发的双眼也变得疲惫又浑浊。
昔日的风采,早已不在。
可唯独那一身风骨没变。
他走进大殿之中的模样,十年如一日。
忠肝义胆,未曾改变。
他跪与大殿中央,挺直了背脊,缓缓道:“罪臣沈文祁拜见陛下。”
成元帝眸光微凛,用手指点了点膝盖,半晌才道:“起来吧。”
“谢陛下。”
“眼下豫东、鲁西、冀南苏北等地洪水横流,南北漕运彻底瘫痪,你有何看法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