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页(1 / 2)

陆宴走后,太医连连摇头,“这陆大人怎么就非得认定长安会有瘟疫呢?”

院正眯了眯眼睛,冷嗤道:“我看他是魔障了,不用管。”

元庆十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清晨的阳光铺满长安六街,随着晨鼓响动,东西两市也跟着热闹起来,文人墨客、世家子弟络绎不绝。六月百花盛开,踏青游玩的、赏花作诗的比比皆是,这不,马车正一辆接着一辆地往城郊走。

陆宴的马车途径西市,驶入光德坊,停在京兆府门前。

孙旭手里端着几张各州县发来的文书,行至陆宴身边,道:“陆大人,这是你要的个州县药肆记录,一样,并无瘟疫的前兆。”

陆宴接过,眉宇微蹙。

他记得,梦境也是如此。六月三十日前的长安一片祥和,根本没有天灾降临之兆。可在那之后,瘟疫来势之凶,全然超乎了官府及百姓的想象,户籍骤减,数以万计的人死在这样瘟疫之下,昔日里熙熙攘攘的东西市空无一人,皇城脚下多少府邸都挂上的白纱了……

“陆大人,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孙旭低声道。

“孙大人直说便是。”

“陆大人对瘟疫之事如此重视,可是因为月初之时那两位道士所测的国运?”孙旭一顿,继续道:“可昨日太医署来的人还说,咱们京兆府过于紧张了。”

陆宴抬首直接道,“前些日子,我从太医署调取了卷宗,看了咱们大晋朝历代的瘟疫记录,大疫大概有十五次,均算下来,是每六年一次,孙大人可记得上回爆发瘟疫是何时?”

孙旭皱眉算了算,“好似还真就是六年前,可是陆大人,这种事乃是天灾……也并非绝对。”

“虽并非绝对,却也不可轻视。”陆宴抬手抿了一口茶,继续道:“庆元十一年那场瘟疫爆发于元州城,文卷上注着,一人染病,便可染一户,一户感染,则致一城沦陷。六年前,驿站还没有现在多,朝廷得到消息后,虽然立马开仓济粮,派去了不少的兵和大夫,但却在往返路上误了足足一个月。到头来呢?地方巡抚哭着来报,长江一带,遍地尸骨,无人掩埋,杭、越地区封城半年,最后活下来的人不到二成,而这,还只是瘟疫爆发期间,”

孙旭的面容逐渐变得严肃。

“大疫之后,人口骤减,百姓失去耕种能力,只能靠着朝廷的济粮度日。那时候边境不安生,正好赶上突厥来犯,我军实力并非孱弱,为何右相和吏部尚书要一边率百官劝圣人停战,一边派使团联合回鹘,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伤了元气,打不起了。”

“孙大人,元州城的人口不过是长安的两成,长安一旦出事,会比之前更为严重,京兆府难辞其咎。”

孙旭抬手撸了一把脸,深呼了一口气,道:“陆大人就别吓唬我了,您说的我身上已经有些发热了。”说罢,他还摸了摸额头。

陆宴起身,用极低的声音道:“太医署的人,并不可信。”

话音一落,孙旭的目光骤变,“陆大人的意思是……”这话,就不由引人深思了,

“孙大人派人将太医署查过的地方,再查一次吧。”

孙旭点头道:“我知道了。”

——

午膳过后,陆宴阖上文卷,去了一趟东宫。

行至门前,他躬身对门前的内侍道:“京兆府少尹陆宴,有事求见太子殿下。”

“大人稍等,奴才这就给您通报。”

“起开。”一个面目慈祥的公公笑着迎上来,掐着细嗓子道:“太子殿下说过,陆大人来访,无需走那些繁琐的礼节,老奴给您引路便是。”

“多谢公公。”

“陆大人怎么这时候来东宫?”太子笑着道,气色明显比前几个月好了许多。

“禀太子殿下,我今日前来,是有要务在身。”

太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可是因为京城近来传的瘟疫,所以来找白先生?”

陆宴点头道是。

“正好,我也有话对你说。”说罢,太子拿出了一张大晋朝的舆图,用笔蘸了蘸墨水,将洛阳圈了起来,递给了陆宴。

陆宴看过后,抬头与太子四目相视,瞬间多了一种猜想。

由于梦中的瘟疫是在长安附近爆发的,所以他下意识便认定染病的百姓定会出现在长安附近,可近来他层层排查,并无不妥,若是突然爆发,也无甚可能。

除非,开始并不在长安,而是有人将这股瘟疫,带到了长安来。

“殿下可是听说了什么消息?”陆宴道。

“两日前我去了一趟大理寺狱,见了沈文祁,同他说起了疫病。”太子一顿,又道:“洛阳这个地方,是他指给我的。”

陆宴一听沈文祁三个字,下意识地提了下眉梢。

太子继续道:“打从三年前,圣人便一直想扩建洛阳,并在那儿修筑宫殿,那时候你应该已经回京都了,此事可还记得?”

“我记得,云阳侯当时力排众议,反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