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也有新人搬进来,一年年下来,人倒是越来越多。像是赵军那一茬儿,他和林锦已经是唯二两个没有结婚的老知青了,其他人都在村里安家了。
再往后算,江舟他们那一茬儿也就是江舟陈文丽还有姜小苹了。不过后来每年都来不少人,倒是人还是很多。老知青跟于招娣认识的久,所以都是跟着于招娣一起学。
虽说他们跟于招娣关系也算不上特别好,但是总归比跟徐小蝶强。他们跟徐小蝶才是不熟悉。
这不管跟着于招娣还是跟着徐小蝶,都是知青多。
你要说为啥?
还是因为村里知青几乎都报名了,这村里人有的毕业几年了,就不会考虑了。像是朱晨,这一次朱晨就没有报名,他也是高中毕业生,但是拖家带口的,自己本身也有工作,考虑再三是没有报名的。
高中毕业尚且有些机会,初中毕业就更没有机会了,所以村里明明人多,但是报名的却没有知青多。再一个,村里人都是在这里长大,已经习惯了农村生活。可是知青不是,他们从城里来,知道城里的日子是啥样,这个年代还是差距巨大的。而高考几乎成了回城的唯一出路。所以不管以前上学成绩怎么样,现在但凡有机会,知青们是都要抓住的。
这就导致知青几乎全员报名,人数都比村里人多。
田建国不是个爱惹事儿的,但凡是报名的,他这边也都不卡着,全都盖章。这可是关乎别人前途的大事儿,真是瞎拦着,遭报复可咋整?
再说,也没那个必要。
不过因为报名,村里已经打了很多场了,特别是跟知青有关的家庭。有的家庭是娶了女知青,有的家庭是嫁给了男知青,这样的家庭,就真真儿的闹起来了。
村里是每天都有打架,日均至少一场,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这个时候,倒是没有别的村看笑话,毕竟,现在是各个村子都这样,谁也别说谁了。各个村子都有这么闹的,他们村都算是不错的了。还有的村子夫妻间都动上刀子了。
就很可怕。
虽然恢复高考,但是村里乱子却蛮多。
田建国索性也不管知青这些了,秋收剩下的活儿不多,他们不干就算了。大不了村里人多干几天,反正又不白干,工分是多的。不过因为他们村干事也请假回家复习要备战高考了,田巧花这个妇女主任都忙不少。
她来来回回,风风火火的。
于大妈叫住她,问:“田大妈,你家小五子最近咋没回来啊?”
田巧花:“咋?你有事儿找他啊。”
于大妈摇头:“我没事儿,我就是寻思但凡是村里的狗打架,他都得回来看热闹,最近村里屁事儿这么多,他咋就没回来。不像他啊。”
田巧花:“小五子最近忙,没工夫回来。”
于大妈眼珠子一转,说:“忙?他们单位不是挺清闲的?难道……”她狐疑的看了看田巧花,说:“他也要考大学?”
田巧花笑了笑,点头说:“可不,这小子也想试一试。”
“呼!”
好几个人都惊呼出声,有点没想到。
于大妈震惊:“他多多大岁数了啊。竟然还参加高考?”
田巧花:“看你这话说的,什么叫多大岁数了。我儿子才三十三,怎么就不能参加高考了?人家政策都不要求年纪,你们还要求?谁不想着上进?你家闺女还想着上进呢,这整天领着一帮人在知青点学习,都不上工了。我儿子复习归复习,最起码还是正常上班的。”
“呃……”
提到于招娣,于大妈不自然的抿抿嘴。
在她心里,这从来就不是她闺女。于招娣报考大学,更加说明这不是她闺女了,她闺女都没有上过学,虽然也是认字儿的,跟着扫盲班学过,但是要说参加高考就是开玩笑了。
当闺女的啥水平当妈的还能不知道?
这既然能参加高考,必然不是她闺女。
这个该死的黄皮子啊。
她怎么就上了自己闺女的身啊。
她心里有点难受,闷闷的,不过面上却强撑着镇定,说:“那小五子学的咋样?”
田巧花:“这我上哪儿知道?他都没回来,我这忙完了秋收就过去,该死的今年人少,又拖了好几天。”她嘀嘀咕咕,本来想着回去公社住的,但是因为秋收延迟,倒是也耽误了。
她也有自己的计划啊,真愁人。
“你要去公社?”
田巧花:“那可不,我得过去看看啊。这考大学可是大事儿,当初我家小五子学习多好啊,就是因为考试前出了问题,结果影响了大事儿,这一次可不能这样了。”
当妈的永远都记得孩子的黑历史,不管多大岁数,都得翻出来念叨念叨。
于大妈倒是点头:“你这说的也对,哎不是,你家几个孩子也是在他哪儿?”
田巧花:“他们没在,他们自己住。”
于大妈这才想到,人家老王家在公社其实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