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统小说>辣文>汉世祖> 第12章 令人陶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令人陶醉(1 / 2)

负责典仪的是文华殿大学士张昭,为了这个司礼大臣的位置,还有过一场竞争,主要对手是礼部尚书刘温叟。

不过,虽然许久没有在朝中出任实职了,但论年纪,论资历,张昭都大大超过刘温叟,并且早年就担任过礼仪使,大汉礼仪的恢复制定也是在他牵头下落实的,再加上是诸皇子的师傅,刘皇帝都得卖他几分面子。

张昭已经年近七旬了,对于这开国以来第一大典投入了极大的心力,一个司仪的职位并不能带给他多大的权力,但名望、荣誉,这些隐性的提升,对他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张昭早慧,遍读经文,又通晓各家史书,是个博学多才,且极富自信的人。到他这个年纪,或许不在意权利,但绝对在乎名利。一场朝野瞩目的开国大典,把这位老学究最的热情都给勾引出来了。

大汉太庙建在皇城东南部位,在前代建筑的基础上,虽然每年都有维护修葺,但仍旧偏老偏朽,论规模气象,甚至比不上隔壁的昭烈庙。本来礼部是打算征召劳力,临时修建一座新太庙的,不过时间紧迫,想要速成,怕也只有花费大代价,只需要不惜民力、财力。

当然,被刘承祐叫停,不是所有劳民伤财的事都不能做,但这种情况,显然是刘皇帝要尽力避免了。最终,也只是将太庙装饰一番,刷新一番。

事实上,在筹备大典的整个过程中,刘承祐已经发觉了一件事,那就是他这个皇帝还没有志得意满,下边的大臣们却有明显的变化,一种成就大业后的松懈,觉得天下一统,觉得该享受了。很多事情,都力求办得漂亮,办得风光,甚至不惜财用,不惜民力。

也不得不说,正是察觉到这种思想的变化,风气的转变,本稍有懈怠心的刘皇帝,也忍不住警醒起来,不敢大意......

太庙前,法驾仪仗齐备,卫士立班,一应文武勋爵,皆冠冕朝服,依次在列,规模恢弘,场面庄严。祭祀的典礼,流程繁琐,气氛严肃,既考验心性,也考验体力。

若是换作十年前,心中实无所忌讳的刘皇帝,对这种流程仪式,只会蔑视,只会厌烦。然而,到如今,他却是以一种平静的姿态,享受着这一切,觉得这些规制,是那样的亲切......

说起来或许奇怪,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帝位的稳固,随着权威的膨胀,刘皇帝内心的敬畏感反而更足了。当然,或许也在于刘皇帝意识到了,作为一个君主专制的帝国,这些制度、仪式的东西,也正是他天子权威、帝王意志的体现。

年纪越大,刘承祐越喜欢他的臣民遵守规矩,安分地臣服在大汉的管理体系之下,做他刘皇帝的顺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作为凌驾于一切之上,权力无限大的皇帝,也逐渐把自己束缚起来,按照规矩制度行事,为天下表率。早年的时候,刘皇帝还会做出一些任性出格、以皇权凌国法的决定与事务,但如今,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少了。

华丽的朝服,尊贵的帝冕,加诸于身上,十分沉重,恰如背着江山社稷之重,让人如负千钧,让人喘不过气,不过,对如今的刘皇帝而言,他的体魄,他的肩膀,他的意志,都足以承担起这份重任,足以主导国家的运转与发展......

祭典在司礼张昭的指导下,逐渐展开,致辞、祭拜,一板一眼,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气氛下,所有人都被束缚着,恭敬地遵从着礼制,不敢有丝毫逾越失仪。

跪在蒲团上,身处万众簇拥中,刘承祐那挺直的身板却显得有些孤高,凌驾于所有人身上。在这个时刻,都只能望其背影,皇室、宗亲、公卿、大臣,所有在常人眼中高高在上的人物,似乎都只配匍匐在他脚下。

凌然于万物,刘皇帝突然有种将整个天下都踩在脚底的傲然。这是种矛盾的情绪,他既敬畏于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却也自傲自己能够掌控之。

实际上,此时的刘承祐,对他祭拜的这些先祖,并不怎么感冒,更无多少敬畏之心。太庙之中供奉的祖宗,由远及近,共计五尊,文祖刘湍、德祖刘昂、翼祖刘僎、显祖刘琠,以及高祖刘暠。

当然,在刘皇帝看来,除了刘知远之外,其他的先祖都是充数的,并且,今后该处c位,接受后世之君及天下臣民祭奠供奉的,该是自己......

礼成之后,刘承祐率先起身,龙袍一摆,霸气侧漏。张昭请示,是否继续,大概瞄了眼,所有人敛容束手,但疲态难掩,这是可以想见的,像这样庄严的典礼,前后那么长时间,不论精神还是身体,都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包括刘皇帝自己,也有些疲惫,不过,一切的流程早有安排,刘承祐也不喜欢被打断。于是,直接平淡地吩咐,移驾昭烈庙,祭奠将士。

昭烈庙营建于乾祐十二年,前后历时半载,征发劳役上万,费钱二十余万贯,按照刘皇帝的意思,用以纪念所有为大汉的建立发展、保卫开拓所牺牲的将士,每岁两祭,以慰英灵。

其中,最大的一项工程,是勒石记功,有突出贡献者,记其名并叙其事,而不论官兵,只要阵亡者,都刻名于碑上。到开宝元年为止,上追及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