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如果要让人类用纸笔来执行,或许需要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
这就是工具的力量。
在植入了威尔的驱动芯片之后,向山的工作效率终于提升了。
他可以在脑内构建更细致的设计图,并将设计图直接储存在芯片之中。他可以消耗电力,调用计算资源来计算更加详细的参数。
接下来的日子里,向山一面向自己的弟子解释自己最近行为的意义,一面进行义体的重构。
他的时间很紧迫。他必须要在福利官宣布之前,完成自己的新义体。
第三天的时候,他嘱托尤基将一组参数交给镇长。
然后到了第五天,村长将一些东西送了过来。
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外装甲。这外装甲外壳非常接近自然状态下人体躯干,有寸许厚,重达百斤。另外还有一层支架。这些支架可以支撑外装甲,使得外装甲不会影响他的活动。
这种外装甲并不是武者常用的类型。这极大的限制了躯干的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向山依旧没有可活动的脊椎,躯干本来就不能动。而犬型义体拆解下来的动力部分,足够负担这样的外装甲。所以他才选择这样设计。
一同送来的,还有两根全新的合金腿骨。
接下来需要重构的,则是人工肌肉的拓扑结构。
这些人工肌肉当然不是自然状态下肌肉群的样子。自然演化下的身体结构存在太多“能用就行”的不合理之处。比如说,寒武纪古生物那非常随意的神经网络,很多都是中心对称甚至不对称的,与现代动物那些经过自然选择毒打之后乖乖左右对称的神经网络有天壤之别。
这种状况在生物演化早期开始,就极大的限制了绝大多数物种的智能发育。
脊椎动物的先祖,曾今因为抢占生态位的关系,退化掉了寒武纪大爆发时更古老先祖遗传下来的神经系统,只留下了尾部的一条大神经。而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当这些只剩下一条主神经的生物想要占据其他生态位的时候,这条主神经竟进化成了一套全新的、能够适应轴对称结构的神经系统。
这就是“脊椎”。
但这种“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故事,在演化史上却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物演化都遵循“退化之后就不会重新进化出来”的趋势。
当然,一个物种也不会轻易退化掉什么机能。如果一个性状,不影响一个个体存活到“能够生孩子的年纪”,那这个性状就不会被淘汰掉——简单来说,演化的力量永远无法帮助人类战胜老年病,因为老年病根本不影响繁殖。自然状态之下,生物几乎不能活到老年。
因此,大量“其实没有什么卵用,但是在年轻时也没有什么危害”的“演化残留物”,或者说“历史遗留问题”,就堆积在生物体内。
或许,当环境再次变化的时候,它们可以作为“生物演化的容错率”,重新派上用场。
这也是在“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的前提下,较为合理的“策略”。
但人工义体并不是为了应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未来”,而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设计出来的。
人造义体完全模仿带有大量累赘的自然肉体,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是很愚蠢的。
这犬型义体的肌肉,比自然状态下的肌肉更易于发力,并且同仿生拳法的新变体更加契合。
但这不是向山所熟悉的武学。
他要利用这些已有的肌肉纤维、连接放电器以及新的腿骨,设计肌肉纤维的连接方式,做出适合他的义体。
“没什么难的。”向山对自己这么说道:“一道拓扑几何的问题,仅此而已。”
好吧,不得不承认,这个反倒是最难的部分。
这涉及了数以百万记的人工肌肉纤维,放电器以及电路的位置、铺设。
而在计算完成之后,他还面临着其他的挑战。
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设备,这些就只能靠他和自己的弟子动手拼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那些人工肌肉纤维,本身就是一种可替换的东西。或许高强度运动下,这些人工的肌纤维也会过热、老化与断裂。而这些人造物并不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这就需要替换了。
所有的肌纤维,甚至都属于统一的三种规格。
只要这些肌肉纤维的末端靠近了放电器,那些放电器就能够释放出电磁力,让肌肉纤维末端与正确的电路相连接。
这确实是个很好的设计。
至少,向山觉得,自己所熟悉的时代,这种便利的设计没那么常见。
很快,两条腿逐渐成型。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向山也重新搭建了自己身体的框架。他还没有脊椎作为中枢,需要耗费更多的空间铺设控制电路。另外,他也还需要考虑机体散热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将从威尔身上拔下来的热机与电池都安装进自己的胸膛了。
与此同时,威尔身上剩下的零件,向山也没有浪费。他逐步替换自己义手上的老化零件,并对自己的义手做进一步优化。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