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杏来的卖身钱,去做别的事了?”
听到这话,园长的喉咙似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是那个意思没错,但是这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怎么就那么难听呢?
什么叫卖身钱,它不过是出去巡展几个月而已,年底就回来了。
记者:“再问您一个问题,请问你们选杏来出国,是有什么挑选流程吗?还是……?”
园长感觉他的这句话另有所指,所以并没有回答,倒是坐在旁边的玛丽不明所以,客气地接上了他的话:“是我们挑的,我们觉得杏来的性格和各项条件都很符合。”
看到是玛丽回答,记者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形容的笑意:“我记得当初动物园收留杏来,是说它逃避野外生活,所以愿意照顾它一辈子。那你们决定送它出国时,考虑了很多人为的因素,但有没有询问过它的意见呢?”
这个记者是来搞事的。
夏瑶从他这几个问题中觉察到了不对劲。
其他报社、电视台的记者都是围绕双方和谐交流的角度提问,唯有他剑走偏锋,从熊猫的角度来提出这些刁钻的问题。
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角度来看,他这类记者就属于“营销号”,故意制造一些话题和冲突来提高自己的高光,吸引更多民众的注意。
虽然不知道他是“收钱办事”的营销号,还是“自炒自卖”的营销号,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他这几个问题成功引起了在场民众的共鸣,让那些喜欢大熊猫、热衷动物保护的人开始反思这件事的对错。
“是啊,就这么把杏来送走,万一杏来心里不愿意呢?”
“用杏来换钱,这跟把收养的孩子卖掉有什么区别,这也太黑心了吧!”
“都说月是故乡明,杏来那么懂事,肯定宁愿在动物园过穷日子,也不想出国享福的。”
听到大家的讨论声越来越大,重点也被这个记者的三言两语带跑偏,夏瑶立刻站起身,从主持人的手里拿过了话筒:“杏来出国巡展不只是我们讨论的结果,也是它自己的决定,这一点大家尽可以放心,我们是不会勉强任何一只熊猫的。”
纵然夏瑶没有那么疼爱杏来,可也不会勉强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她之所以敢这么笃定,就是因为她知道杏来的选择:“如果大家不信,我们可以让杏来做一个选择,看它是愿意留下来还是愿意跟外方的饲养员离开。”
“它又不会说话,你怎么能证明它的想法啊?”下面的人群里,不止是谁这么反驳了一句。
几秒钟后,另一个方向也有了质疑的声音:“是啊,总不能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吧。”
夏瑶没有同他们争辩,而是不急不缓地回道:“我们自有办法,大家只管看清楚了就好。”
熊猫之间的交流又不是靠语言,难道不会说话,就不能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了吗?
把笼子搬到杏来的院子里,夏瑶让韩伟涛和玛丽分别站在员工通道和笼子外面。
他们的手里都拿着沾了蜂蜜的竹笋,不同的是,一个后面是杏来住过的小屋,另一个是要把杏来送去国外的笼子。
杏来原本在笼子里呆得好好的,以为自己马上就要过上新生活了,结果又把它拉到了院子里,气得它一个劲儿地挠头,嘴里还发出“呼呼”的低吼。
“杏来?”
韩伟涛和玛丽同时叫着杏来的名字,朝它晃着手里的竹笋。
正当众人以为杏来会走向自己的温馨小屋时,杏来竟然转过身,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旁边那个冷冰冰的铁笼子。
众人:???
吃着玛丽递给它的竹笋,杏来还在生着气,不明白这些无聊的两脚兽到底在闹哪一出。
看到杏来意料之中地钻进笼子,夏瑶的唇角微抬。
认识杏来两年多,它是个什么性格,她会不知道吗?
杏来早就在动物园呆腻了,他的智商并不低,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听懂游客们常说的一些话了。
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你坐在那天天听别人对你评头论足,你会高兴嘛?
等它去了国外,或许还要面对游客的议论吧,可语言不通它听不懂,也能少糟心一点。
再说了,光是这几天,玛丽和杰克都恨不得把它惯到天上呢,而且听说他们那的动物园为了迎接它的到来,园区场地建得几乎跟整个熊猫馆一样大,一应吃喝也都是早早就准备好了的,现种的竹子、新鲜的水果,生活条件可比这里好太多了!
这是去出差?分明是去当皇帝嘛!
一向喜欢享受的杏来,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跟玛丽他们走。
或许路上会颠簸疲累一点,但为了那几个月的神仙日子,值了!
看到杏来直接钻进笼子,那些打着尊重熊猫选择的爱心人士不乐意了,又在围栏外面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杏来,留下吧,家里才是你最好的港湾啊。”
“国外的日子再好,终究不是自己家,故土难离,你很难习惯的。”
“杏来,我们舍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