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求粉红。
马车到了宋家的大门前,就见已经有管事带着小厮在门口等着了。小厮小福坐在车沿上,还没等他跳下去跟宋家看门的人说话,那管事就带着人迎上来,引导着马车依旧走旁边的角门。
宋家的朱漆大门依旧,也许是时节已经入冬的关系,从外面看进去,院墙里树木楼阁,颇有些疏落的景象。宋家的财势依旧,毕竟宋家老夫人怎么也是出自沈家的旁支,又长袖善舞,上上下下的关系打点的都极周到。但是,宋家人丁不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马车进了角门,在一处粉白的影壁前停了下来,孙大娘、小红等一众丫头、媳妇早就等在影壁前,见马车停了下来,孙大娘和小红就上前来,扶了连蔓儿下来。
宋家一众人簇拥着连守信、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就往前院的暖阁去,宋家的老夫人和宋海龙已经知道他们到了,正在暖阁内等候。
进了前院,宋海龙就笑着从暖阁里接了出来,略做寒暄,大家这才进了暖阁。
暖阁上首是一张贵妃榻,榻上铺设着厚厚的貂皮锦缎褥子,还安放着绣金线的锦缎软枕,宋家的老夫人身上披着一件大毛的披肩,正靠着软枕坐在榻上,跟伺候的人说话。见到连守信等人从外面进来,沈老夫人便坐直了身子,作势要起来。
算起来,连守信和沈老夫人是同辈。沈老夫人居长,连蔓儿几个则是晚辈。
不等沈老夫人起身,连守信就带着五郎、连蔓儿和小七上前行礼。
沈老夫人满脸含笑,在连守信刚拜下去的时候。就从榻上起了身,并不受连守信的礼。
“四老爷快请坐,咱们亲戚之间。这些虚礼就都免了吧。说起来,我老婆子还得先告个罪,四老爷家几次有事,我本该去的,只是这个身子不争气。”沈老夫人笑着道。
略作寒暄,大家分宾主落座,沈老夫人特意让连蔓儿和小七到榻上和她一起坐了。
“……五郎自是不用说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蔓儿和小七也越发出落的好了……”沈老夫人笑着寒暄道。
有丫头送上热茶点心,连蔓儿见这屋内温暖如春,可沈老夫人一身都裹的严严实实的,就是在露天里也不过如此,就猜到沈老夫人恐怕是有寒症。也就试着问沈老夫人平时吃什么药,看的是哪位太医。
“……这是老毛病了,年轻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沈老夫人就道,“用的还是石太医给配的方子。”
说到石太医,连蔓儿不由得想到她们第一次进城,那次是来宋家找连花儿要债的,还多亏在茶楼碰上石太医,得了石太医的帮助,她们才能够顺利进入宋府。并得到沈老夫人的另眼看待。
“石太医开的方子那肯定是好的。我娘那时候病危,就多亏了他老人家救命。……石太医是大忙人,听说这半年去河间府会友去了,不知道现在回来了没有。”连蔓儿就道。
“还没有,我这边也派人打听着那。”沈老夫人脸上的笑容更加和煦,“等他回来了。我还得请他来家里,再给我诊诊脉。我这老毛病,多亏了他的方子,平时少受了不少罪。”
“是这样,那老夫人什么时候有了石太医的消息,还请打发人告诉我们一声。”连蔓儿就也笑道。
“那是当然。”沈老夫人就又笑着对宋海龙道,“我这年纪大了,你帮着我记着些,到时候千万别忘了。”
宋海龙自然笑着答应,等沈老夫人低下头喝茶,他那双桃花眼就轻飘飘地朝伺候在贵妃榻左右的丫头堆里瞟了一眼。等沈老夫人又抬起头来,宋海龙早已经端正了视线。
这些天在县城,因为宋海龙带着帮衬的缘故,五郎和宋海龙多了,这宋海龙平时做事,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才干,但是也中规中矩,世情上颇有几分干练。隻除了,见到漂亮的女人,就管不住自己的眼睛。
而根据传闻,宋海龙管不住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眼睛。
说了一会,话题就转到了连蔓儿家田庄的出产上面。
“多谢送来的葡萄酒,我喝着极好。还有那莲子、藕、菱角……,并不比难免运过来的差。又比难免运过来的新鲜。喜的还是咱们本乡本土的出产……”沈老夫人笑着道。
两家礼尚往来,这葡萄酒等土产,自然也少不得宋家的这一份。
说到连蔓儿家田庄的出产,尤其是葡萄酒,宋海龙就接过了沈老夫人的话头,说是他手下的管事和掌柜的门跟他商量,想要进一批葡萄酒,运到外府去卖。
宋家自己有商队,生意并不仅限于这锦阳县、甚至辽东府。另外,宋家在出海贸易这方面,也有自己的门路。
宋家要买葡萄酒去外地销售,这对连蔓儿家只有好处。前些天,宋海龙就透露过这方面的意思。今天再次提起,连守信和五郎就都点头答应了。
接着,话题又转到五郎的学业,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府城和沈家上面。
他们正说着话,就听见院子里有人高声说话,似乎是在争执。
一个小丫头出去,一会就回来,在沈老夫人耳边低声地说了几句话。
“请三奶奶进来。
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