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不与李瑕会盟。”
“东边有合丹、阿鲁忽、李瑕,父汗总得会盟一个,才能打另外两个。这三个人里,合丹是忽必烈的狗,阿鲁忽背叛了父汗。”
“不。”阿里不哥十分坚定地表明了态度,道:“我要做的是占据阔端兀鲁思,得到吐蕃的支持,再抢夺李瑕与宋国,养肥马匹牛羊,从西线攻上开平,赢回诸王的支持……”
明理帖木儿道:“可是,如果阿忽鲁与李瑕会盟,我们就占据不了阔端兀鲁思。”
“阿忽鲁已经投降了忽必烈,不会这么做。”
“他能背叛父汗,对忽必烈能有多少忠心?为的还是保住他的兀鲁思,谁能帮他抢回尹犁河流域他就与谁合作。”明理帖木儿劝道:“我看要么就西进联络别儿哥一起攻打旭烈兀,要么就东进联盟李瑕攻打阿鲁忽。”
阿里不哥脸色阴沉下来。
现在这个情况,他更不可能去攻打旭烈兀了,只能东进。然而,明理帖木儿说的也没错。
他摇了摇头,还是喃喃道:“我绝不可能与李瑕会盟,我只会去打败他、夺取他的财富粮草……”
在阿里不哥眼里,汉人是要被他烧杀抢掳的对象,是要分给他身后支持者的战利品。
勐兽怎会与羊羔为伍呢?怎么会与食物结盟呢?
但,
有那么一个瞬间,阿里不哥回过头看去,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兽群抛弃了。
……
若有一个宋人在此,会完全无法理解一位蒙古大汗的十万余大军兵权怎会说丢就丢。
这就是蒙古制与汉制的完全不同之处。
大蒙古国由诸王、部落酋长构成,虽然成吉思汗把这些部落改制成了万户、千户,但它依然松散,依然不够集权。
大汗不是皇帝,大汗没有手握天下兵马。
轰轰烈烈杀到尹犁的十余万大军本就是诸王的部众,牧民们带着女人、孩子,上马可以作战,下马可以放牧,连女人、孩子也能打猎。
这也是蒙古人为何能轻易就集结起大量的军队,迅速地远征万里。
蒙古大汗不需要治理牧民,不需要管理军队,也没有粮草辎重的困扰。
这是汉人军队永远不会有的优势。
但蒙古军队并不完全是大汗的,大汗只是把诸王召集起来商量“我们接下来该去瓜分哪个地方?”
甚至连大汗由谁来当,也是和诸王一起商议的。
所谓的“忽必烈背叛大蒙古国”,不是因为忽必烈信了佛或是信了儒,而是他登基称帝不与诸王商量。
忽必烈还一定会把汗位或皇位传给儿子。
这违背了黄金家族太多人的意志!
因此诸王支持阿里不哥。
有他们的支持,漠北十万、二十万,甚至大蒙古国数百万大军都可以是阿里不哥的。
问题在于,阿里不哥能给他们许诺多少利益,又能实现多少利益?
五年多以来,阿里不哥汗许诺大蒙古国会像过去一样不停扩张、不停掠夺。诸王都能像术赤、察合台、拔都、阿鲁忽一样分封更多的土地……闲聊澹扯。
做不到扩张,为了赢得诸王的支持,五年来身为大汗阿里不哥还要拿出无数黄金去贿赂他们。
忽必烈亦然,两个大汗其实一直都在用黄金收买人心。
阿里不哥就是因为黄金不如忽必烈多,才只好来抢阿鲁忽。
但阿鲁忽抢完了,诸王吃饱喝足了,一看你阿里不哥也没有更多利益可以给了,转头就决定支持更富有、更强大的忽必烈了。
抢兵权?
没什么兵权要抢的,阿里不哥也就这两万怯薛,还包括奥鲁,也就是女人孩子在内。只有这些才是他真正的心腹……
宋人无法理解这些。
宋廷还指望着汗位之争就是两个大汗互相打,十万人、八万、七万、五万、三万……指望蒙古勇士像拥戴皇帝一样,战死、消耗,然后捡个大便宜。
好像蒙古诸王们会为了支持阿里不哥或忽必烈而奋不顾身,牺牲部众。
看来看去,阿里不哥一下就丢了哈拉和林、一下就丢了十万大军,真是太废物了。
制度环境不同,根本毫无可比性,汉人的皇位之争是法统之争,蒙人的汗位之争是分赃。
盯着哈拉和林这个都城属于谁、盯着谁的兵力更多,全都没有意义。
汗位之争,看的是诸王的心向着谁。
不去了解蒙古,不去看这种利益分配制度,只会觉得蒙古诸王都是傻子,偏偏就是这群傻子占据了历古所无的广大疆域。
事实上,阿里不哥的思路一直很清晰。
“依蒙古制,你忽必烈一定得回来参加忽里台大会,这是绝对的,黄金家族绝不容忍你未经商量就擅自称汗。”
“竟然……你竟然真敢不回来?背叛黄金家族、以一己之力对抗诸王?你绝无活路了。”
“……”
“强大的黄金家族诸王竟败给了忽必烈的怯薛和汉人世侯?因为长途奔袭被以逸待劳了?还
传统小说